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心得 > 手机访问:m.u522.com

同呼吸共命运读后感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同呼吸,共命运 ——纪录片《家园》观后感(家园)影评

  地球,是我们共同所有的家园;这个家园属于全人类,更属于地球上的全部生灵。这个家园是如此的美丽,又是如此的脆弱。

  “the engine of life is linkage”这句话,在我看完整部纪录片之后,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使我陷入沉思——何谓生命的引擎连锁结合?生命是宇宙的奇迹,从液态水孕育出最简单的生命体开始,地球上生命经历了四十亿年漫长、复杂而神奇的演变,最终才产生了人类。整体的生灵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彼此相互联结、相互依存,每种生物各司其职,“没有一点多余或有害的”,不禁让人感慨伟大的造物主创造了这难以置信的和谐——直到聪明的人类进入剧情。但即使人类再聪明,也逃不掉自然的规律;而自然最神圣的规律,乃“万物相系”——这是整部纪录片最希望警醒人类的道理。

  看看千疮百孔的山丘、枯竭断流的河川、破碎融化的冰原……你们人类为了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和需求,是如何的自私自大,“我”不禁为其他生灵感到不公与悲愤;但是,“我”很快就看到飓风肆意、渔业枯竭、大地干涸……你们人类自食恶果,你们原先的自大显得多么渺小、可悲。从这方面说,人类是背负“原罪”的,不论上帝存不存在;人类啊,你们什么时候能从“唯我独尊”的噩梦中觉醒呢!这部纪录片全程采用航拍视角,并且用第二人称代指人类,就像一个神明在跟观者对话;这一句句的“你们”像利剑一样插入观者的良心,这锋利的拷问促使观者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圈子,完成自我的观照与觉醒。

  地球是自然万物的家园,人类没有资格成为它唯一的主人。先前我们的祖先们,对于自然万物一直怀有仁爱崇敬之心,然而现在……在纪录片中有一段话深深打动了我,它说:“地球花了四十多亿年创造了树木;在物种的链条中,树木是至高无上的,是完美的活的雕塑。它们蔑视地心吸力,它们是唯一永恒地朝向天空的自然元素。”好一句“完美的活的雕塑”,这是我迄今为止听到过的对于树木的最美的赞歌!是啊,树木所蕴含的古老而蓬勃的生命力,不正是自然的美与和谐的精神化身吗?然而可悲的是已经多久,我们现代人遗失了这种同感万物之精魂的能力。当然,这里想说的绝不是原始宗教的回归;而是说,如果除却功利,用崇敬、同情、审美的眼睛去看待自然,人们或许会发现一个令自己惊讶的美丽新世界。这个世界其实现在就存在,只是我们视之如荒漠。

  此外,不言而喻的,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不分民族、国家,不分贫富贵贱。然而急剧掠夺、急速膨胀的现代工业文明,不单单使得地球上的许多动植物遭受灭顶之灾,也同时将一部分可怜的人类至于流离失所、动荡不安的境地,而另一部分人类享用这兑入毒酒的蜜水,又能安乐多久呢?

  片中有两处地方最令我震动:一个是海地,另一个是迪拜。

  海地是如今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而你或许不敢想象,这个地方曾被誉为“加勒比海的明珠”,雨林茂密繁盛,自然资源丰饶;但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开采矿石,海地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不毛之地”,泥石流、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越发频繁肆虐,导致民不聊生,贫民甚至以泥果腹;贫困又进一步带来社会的动乱——整个国家如同陷入了“黑洞”,难见曙光。海地绝对是一个典型:许多贫穷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原料出产地而生存,但这并没有给它们带来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富足;相反,一旦资源被掏空,它们就如同“弃履”一般经济迅速陷入困境;更惨的是,随之而来的是由于粗放开发、过度开发所导致的“后遗症”,如“梦魇”一般折磨着子孙后代。以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来看,许多落后国家如今遭受的资源匮乏、生态危机,其根源在于全球经济体制的不平等!联想到此前讨论过的中国农村的环境危机,其根源不也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的不平等吗?!

  反之,看看世界上最多金的迪拜。这个号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城市,用滚滚的石油之财作为动力,建造出一座座世界最高的大厦,不惜成本地大规模填海造岛;靠出口石油赚取巨额财富的中东,追逐着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生活,只是这钱来得太容易了,以至于财富变成了赤裸裸的炫耀,挥霍造作成为了奢华的攀比——不禁让人在目眩的金光中看到病态的苍白,令人恐惧石油匮乏的那一天的到来,这座建立在沙漠之上的城市是否会沦陷为“海市蜃楼”;说大一点,整个现代工业文明的大厦何尝不是有这样的困境呢?只是在纸醉金迷的繁荣里,多少人愿意去直面这个问题。

  海地的贫困,迪拜的浮华,在我看来都违反自然之道,背后显现出“恶”的丑陋。为什么会这样呢?最赤裸的答案是不知节制的欲望!靠着“铁”和“石油”率先迈入发达社会的西方,在全球建立了一套令世人殷羡的“成功模板”——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流穿梭、灯火通明,人们过着物质极度丰富、“消费至上”的生活,仿佛欢愉永远没有尽头。只是要支撑这种生活的方式,需要大量地、急速地消耗能源与资源,因此必然存在掠夺,从那些相对落后的地方(指资本经济的落后,而不是文明的落后);手段之一是靠强力,之二是炫耀、展示这套“成功模板”——前者引发恐惧,后者激发欲望,从恐惧到欲望,从被动到内化,落后地区渐渐纳入了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的体系中,沦为“边缘化”的部分——西方现代文明的“欲望”也随之细胞一样蔓延开来,侵蚀了其他文明的价值。而我们必须直面的是,这种“欲望”的急速膨胀是危险的,已经让地球家园不堪重负了,许多地方的人们已经开始尝到“恶果”,许多原先的“美梦”被摔得支离破碎。

  出路又在哪里呢?千疮百孔的家园令人感到揪心、恐惧、悲凉,但“我们不要只盯着失去的,而要看到我们还拥有的”,这是这部纪录片又一处令人尊敬的地方。我不能更赞同这种观点了。当前,至少有三条出路:一是要改变人们“唯物质至上”的信仰,提倡绿色生活,鼓励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例如,我们可以重新从咱们老祖宗的传统哲学中寻找生存智慧;二是国家要重视环境保护的立法、司法,社会要建立更多的环保织、ngo,公民要关注环保议题,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中去;三是在于如何打破全球不平等的经济、政治体系,如何促使全球携起手共同应对危机——固然这绝不容易,人性的欲望、自私、成见,体制的顽固、庞杂,等等因素,都会成为前进的阻碍。但当你看到一串串物种的灭绝,看到人们在灾害频繁的土地上挣扎,你会不忍、难过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人性的希望。况且现代社会发展出的大众教育、大众传播、技术革新等等手段,都可以大大帮助人类去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和谐的世界。

  “everything is linked。”家园只有一个;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

我是营销员,读同呼吸,共命运读后感

  如何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1500字:同呼吸,共命运

  穹顶之下是一部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由柴静主持,向我们展示被污染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揭露那些不被人知道的真相。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1500字:同呼吸,共命运。

  柴静以纪录片《穹顶之下 同呼吸,共命运》刷爆各路视频网站、朋友圈、微博等等,掀起了新一轮的媒体事件,引来各路大神围观。对于雾霾的关注,其实在中国不算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但是能够一次性地引起如此巨大的媒体聚焦,不得不说是第一次。

  柴静的视频播出后,赞扬者有之,论点不相上下,无非是肯定其对于知识普及的功效,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思路清楚,论点清晰,材料充实,而且以一种女性母亲的身份涉入,具有一种特别亲切的人文情怀,非常容易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其播出之后引起的巨大效应就是作品本身就是其艺术魅力的最好证明。跟大家说个特悬的事,你相信吗?做摄影尤其是拍人像拍多了会看面相。貌由心生,而且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管你嘴上说什么,眼睛都是诚实的。但是话虽这么说,以后看见我千万别问我面相的事,我正在学习说真话。一不小心说吐露嘴了,惹你不高兴。

  在看《看见》之前我看过不少柴静的节目。也了解一些这家伙的圈子,她的朋友比如冯唐,比如罗锤子。常看现代文学和互联网接触多的朋友跟这俩货都不陌生,对了还有左小诅咒玩音乐的这一票人。看一个人的圈子就知道这个人的性格。就像我最开始做摄影时候说的我只给朋友拍照,或者给朋友的朋友拍,因为能成为朋友肯定是有相同点。有互相吸引的磁场。有些时候你的性格因为处在某个位置不好表现,但是你身边的朋友帮你表现了。说这些的目的就一个,那就是柴静是个性情中人,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性情中人。从开始接触到柴静,比如看她的节目,或者从网络上了解这个人。我自己判断这样的人不用再学做人了,天生就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看看她做节目时候的表情,更会理解。

  很少一本书能让我像庖丁解牛一样去看,第一遍看快感,第二遍理解深层次的内容,第三遍去解构里面的词句表达方式,我还自己手抄做了笔记。这本书就像她自己说的没有可以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她只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刚好与这些人相遇。

  我看这本书虽然看了三遍但是甚至忘了里面的事件,但是我清晰的记住了作者柴静的心理历程变化,就像哲人说的人开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果看懂了生命发现原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她刚刚进新闻调查做的一期节目是 双城的创伤 ,说的是一群初中孩子集体自杀的事件,对于整个事件我不在这里具体的描述。只说一点她在节目结尾为其中一个孩子擦眼泪。这个事当时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时还有一个新名词叫 表演性主持 。她后来问央视的钱老师应不应该这么做,老师说 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 十年之后再回来讨论。但是对她个人的成长影响还是挺大的。毕竟那会才二十出头的年龄。在后再最节目会往专业方向靠,把自己置身事外,自己就是一个报道者,自己就是一个传播者不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让观众自己去评判。然而再后来到了08年做汶川地震的时候她又回来了还是原来的样子。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不为节目的需要,也不为某个自以为是行内标准的需要,只是真真正正的表达自己应该有的情感。

  每个人的心都不是秤砣做的,是人都会有善良的一面,好多人却碍于所谓的面子或者其它,羞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什么男儿膝下有黄金,什么男人有泪不轻弹,都是他妈放屁。活一回多不容易,谁知道有没有来世,既然来到这个世上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至少在情感上不压抑自己。如果想哭的时候都不能哭,想笑的时候都不敢笑,还是死了算了,活着浪费大北京的雾霾。

  说多了,接着说这本书吧,我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不矫揉造作,让人看了很舒服带着人气。从描述的事件里面也能更深层次的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和问题。印象很深的一个事是说到拆迁,陈静去采访北大教授陈锡文,大概意思是说拆迁出人命这是正常的经济学现象,不能从道德层面去看拆迁,问题的根源出在了1982年的宪法上,如果宪法不改会一直出现拆迁问题。类似让你读完发人深省或者恍然大悟的的例子在这本书中有很多。

  如果有时间推荐大家好好读读这本书。不知不觉又到凌晨了,写到这吧。

【同呼吸共命运】柴静苍穹之下观后感

  一名同样生活在雾霾下的普通群众-柴静苍穹之下观后感

  其实我也是最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柴静的苍穹之下,但是我相信还有好多生活在底层或者是高层的人还没有看到过,起初看这个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感动,就像在同情谁一样。视频里污浊的画面真的激发了我,也许以后的生活环境就会变成那样充斥在每一个角落,一口干净的呼吸都是难得的。只有我们身临其境,才会意识到雾霾到底有多严重,还是不值一提。

  现在的北京污染极其严重 成了雾都!只要在北京生活的久了的人 多少都有点咳嗽 鼻子的问题!

  这在其他地区是不常见的 难道这个现象还不能激发在北京生活的每个人的心吗?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从自身做起,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与公司共命运读后感

  [与公司共命运读后感]

  《与公司共命运》的作者奥瑞森 马尔腾认为:一个公司就如同一艘驶往成功码头的大型蒸汽船,操作这艘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保证这艘船能够正常的前进,船长(也就是老板)需要无数的人来充当他的助手(也就是员工),与公司共命运读后感。而这些人必须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到最好,最正确,并且尽力帮助同伴,共同协助船长,努力将这艘船安全平稳的驶向目的地。如果某个员工对工作不负责任,这艘船可能就会因为他的失职而沉入大海,所有的人都将为他付出葬身鱼腹的代价。因此,任何时候,船上的人都应该同舟共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每个人都应该认真的负起责任。 任何一个单位领导和企业老板,都不会让一个德才兼备并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职工轻易离去;而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应该把公司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出卖公司的利益;他都不会以公司的名誉谋取私利。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之所以能从崩溃的边缘迅速地恢复并崛起,日本员工本身的素质和才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员工们都把公司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他们的敬业精神给公司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企业主都不忍心裁减员工,而是带头削减工资以此共渡难关。 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大家走到一起来了,目的只有一个,把公司做的更好。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这么说道:员工和我们企业主走到了一条船上,只不过我们是掌舵人,乘船之中岂有完人,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上了一条船上,就好像桃源三结义一样,那就可能是同年同月同日死了,因此如果我们的员工不跟我们的舵手捣乱,向一个方向划,哪里漏了我们就赶快堵,我想我们能够绕过险滩暗礁,走到光明的彼岸,读后感《与公司共命运读后感》。现在新型的经济组织之间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包括劳动者、建设者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一种共荣的关系,企业就像在一个大海中航行的船,舵手和船员 ,船长和船员之间的关系,这是生死与共的关系,企业如果是在风浪中倾翻掉了,那么不仅是老板要受损失,员工可能也要受损失,所以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一个公司的成功不仅意味着老板个人的成功,同时也意味着每个员工的成功。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应该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试想皮之不存,毛之何焉,惟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工作中赢得老板的赏识和尊重。能否与公司共命运不仅是衡量每个员工是否合格的标准,也是量化一个企业老板是否具有卓越能力的尺度。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与公司共命运的理念,能够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里,把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业兴己兴,业荣己荣,业衰己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以能够成为企业的一员为荣,而自豪。能够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对企业有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我们的企业就会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我们的员工就会激发出极大的潜能让工作成为一种兴趣、为公司创造利润、服从你的老板,《与公司共命运》书中每一篇短文都值得我学习、思索。就像美国总统布什所说:太可怕了,他把什么都说了,是的,他把做人、做事的真谛都说了。《与公司共命运》还告诉我们:对待工作,要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对待公司,要将敬业变成习惯;对待老板,要予以忠诚;对待自己,要有自信。《与公司共命运》一书给我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启示是很多的,记得《南方周末》中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我要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的公司生气勃发,欣欣向荣,没错,那就是与公司共命运!

与公司同呼吸感想

《与公司共命运》读后感

《苍穹之下:同呼吸共命运》观后感

  今天看了cj的《苍穹之下:同呼吸共命运》的关于雾霾的演讲,感觉收获颇多,同样是山西人,充满了自豪感。先谈谈整体的感受,cj以自费的方式,排这么一个类似于纪录片一样的作品,用事实说话,同时又像是一个科普片子,有点像之前看过的一部关于海豚的纪录片,从问题的表面入手,一点一点抽丝剥茧,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关于雾霾这个人人讨论但又人人讨论不清的问题,一点一点剥开来,放在公众的面前。整个视频尽量做到客观、冷静把事实和数据一点一点摆出来,采访视频一点一点拿出来,这么久的课题,这么多的采访,想想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发自心底的佩服cj的勇气,与作为一个媒体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更何况这整个过程都是自费完成,感觉cj就是一个无畏的,充满正义感的勇士,冲在最前面,我觉得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和新闻工作者。

  从整个演讲来说,分为8个小的部分,其实这种深度报道的思路不光是对新闻工作很有借鉴,对其他的学习研究也很有帮助。从雾霾的严重程度开始调查,当今我们国家的污染是怎么样的,过去是怎样,现在是怎样,对我们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当头一棒直接告诉有多么多的致癌物,让每个人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后继续深入,分析成因雾霾颗粒来自哪里,之后到我们的煤炭开采,柴油问题,缺乏对应的环保措施,监管部门力度缺乏,有义务没权利,最后层层深入到油汽化程度底的现状,以及能源体制的问题,垄断问题严重,缺乏市场竞争,油气化程度低下,最后以自身的行动告诉了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其实现在想想,cj是在打政府的脸,怪不得要自己出钱,监管不给力,法律执行不果断,政府的过,环保部门职责分配不够恰当,没有实权,政府的过,立法流于形式,法律有条文,没执行,政府的过,能源产业垄断,市场不够开放,体制问题,还是政府的过,一个多小时的视频揭露出了种种不够好,不恰当的地方,敢于一点点的深入下去,来触碰这个棘手的问题,真是佩服cj的勇,可能这种勇气来自与她新底里的爱,对孩子的爱,对新闻事业的爱,对生活的爱,因为爱,所以有责任,也有勇气去这么做!

  还有许多零散的感想来自各个方面:

  看到监管方和企业之间的博弈时,突然有点想笑,可能更多的是环保部门权利的缺乏,柴油店老板的那句:“环保部门有义务没权利。”,虽然诙谐,但也道出了问题的本质,感觉监管方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有点像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关系,开发人员认为测试人员什么都不懂,要是完全按照测试的流程来,那什么都不用干了,整天光写测试用例了,测试人员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又不得不按照严格的测试流程来进行。

  有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一个产业的衰落就意味着另一个产业的崛起,这个辩证的思维很好,应该看到当今环保产业可能正在崛起,这其中可能有一些机会,怎么能把自己的专业和这个产业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

  可能还整理的不太系统,有些想法还没有表达清楚,先记录这么多吧。

同呼吸共命运——《穹顶之下》观后感

  每时每刻,我都身处在穹顶之下,我呼吸着空气,却不知道它早已致命,我看这个天空,却不知道它早已不是蓝色,我生活着,却不知道处处都是看不见的危机。每一口空气都有毒,每一次呼吸都在冒险。

  看了《穹顶之下》我才知道,原来我身边全都是不可预知的危险。

  空气中,弥漫着肉眼不可见的颗粒物pm2.5。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它是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种致命的颗粒物,在人类呼吸时进入人的身体,甚至能引发死亡。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致命物质。而这些致命物质,没有人可以挡住它们的脚步。

  中国排放的有毒气体和致癌物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环境保护的法则,如同摆设一般,从颁发到快要结束时,所运用的次数都是0。我们身边的环境越来越糟糕,已经到了危害我们的生命。如果说雾霾是一个警告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就是自然的惩罚了。

  我看到《穹顶之下》的时候,才明白,原来环境已经变得这样的不堪入目了。生产一吨钢的利润,甚至连一个茶叶蛋也买不到。但却又多少人为了这茶叶蛋的钱,不惜去毁坏环境,去危害生命?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它所需要的,是庞大的经济支援,而在钱后面,却是环境。钱和环境,真的只能去选一个吗?

  我相信,中国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经济也是不可以抑制的,但我们,却可以让环境在经济的基础上变得更好。看了《穹顶之下》,我感受到的并不单单是雾霾的危险,而是整个环境的危险。如果不将这些化学物质控制住,那么我们面临的将是 灾难。

  也许雾霾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将会发生。但是,我们却可以为环境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就是从这么一点点开始,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穹顶之下,天已经变得灰白,但只要去努力的做好环保,终有一天,天空回变得蔚蓝。

  初一:薛维怡

穹顶之下观后感3000字:同呼吸 共命运—一生范文网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zw/1096849.html

上一篇:怀斯曼生存手册读后感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