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心得 > 手机访问:m.u522.com

青春奏鸣曲读后感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青春奏鸣曲》读后感

  青春,我们都不陌生,在它的身上我们寄托了太多的梦幻与想象。从《青春奏鸣曲》这本书中,母女两个人都去证实过自己的梦想,母亲姚欣曾经胸怀大志的奔赴兰州,几年后失望而归。如今女儿米兰也重新踏上母亲所走过的路壮志雄心地去了深圳。这一路走来,在作者生动地描写下,米兰长大了,从一个不懂事地高中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又重新复读的过程她明白了许多,也理解了许多。从吵吵闹闹到和和气气,这些戏剧化的变化就如同电影一样在脑中放映,文章中上一代的生命,事业与情感,让我看到了父母所经历的挫折,艰辛,奉献的人生,下一代的成长,学业,情感,让我捕捉到自己的影子,促使我成长起来。

  在书中我觉得特理解米兰,我也不算一个乖孩子,对于母亲的唠叨,我也曾意气用事和妈妈顶撞,就像在早上起来整理床铺,我总是在吃完早饭后叠,妈妈说我懒。明知道妈妈的唠叨市爱,但有时就是压不住心里的气。常常吵起来,觉得正像文中所说,父母不理解我们,可我们又何尝理解他们,这也应算是自私的一种吧。青春是冲动的,正像我自己反思地一样;总是在伤害已经造成后才知道,就像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是已经晚了,留下的只是永久的痛苦,而现在我开始换位思考,因为爱才唠叨,因为唠叨才明白爱,我像成长的米兰一样,学会包容,聆听这一切,开始悄悄的珍惜,品味琐碎的语言。在书中对于两代人的爱与恨,亲与情的生活悲喜剧中,让我渐渐体验到青春所带来不同的激情与幻想,它让每一个人都为它燃烧。对于我一个中学生来说也许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也许会因为某一科的跌落而失落,像上回的数学成绩大步的下滑,让我感到意外和伤心。回到家后就一头沮丧,看着爸爸妈妈依然为我辛苦做饭的样子,让我感到了害怕,我怕因为我而破坏这平静的幸福,我便悄悄将考试成绩放到了桌子上,回到房间。而在房间的每一刻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不知过了多久,爸爸推开了我的门,只是轻轻说了“该吃饭了。”的确让我心中一惊。在饭桌上爸爸为我夹菜,还为了逗我笑,提起自己过去的学习,这些都温暖了我,让我感觉到人生的这幢高楼,有着太多太多,失去某一样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全部。真正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有着亲情这根顶梁柱,还有友情这色彩斑斓的颜料,都会给于我们与众不同的快乐,的确,他们把爱给了我们,把世界给了我们。书中常用歌曲来表达心情,让我们在温暖中成长,在幸福中歌唱吧!青春是一首响亮的奏鸣曲,书中米兰最后选择放弃大学;而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抉择与理想,但是亲情友情永远都是我们剪不断割不断的牵挂,曾经的米兰为了让关心她的父母与朋友不再失望,毅然决定复读并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了复旦,米兰用行动回报了别人对她的爱,我们也应当用行动作出响应,让我们珍惜身边的爱,将爱进行到底。

生命的尺度 ——读《青春奏鸣曲》有感作文1000字

  生命,不需要延伸长度,只需扩展宽度。——题记对天空来说,它的澄清只需白云的飘逸;对大海来说,它的神秘只需多彩的鱼类,而对于人来说,又将如何吹响人生奏鸣曲,扩展生命的宽度?

  残阳西下,余晖拉出一条长长的影子,冷不防地泄露时光的足迹。在嘎嘎作响的摇椅上,一位老人,手捧枯黄的相册,静静回味年少的时光。是的,这就是米兰母亲。她,是茫茫万千的一粒,年轻时,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最爱并不能给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步入婚宴殿堂的,只是一个适合她的男人。张爱玲曾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说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她,迟早会遇见那个人,那个她为之倾心的人。

  她,恋爱过,私奔过,造反过,虽然明知青春是一场大雨,会淋湿感冒,但她依然不怕。即使爱过之后是飞蛾扑火后的毁灭,她依然期待这样一场大火,这样一场毁灭她的燎燎大火。因为爱过,所以没有遗憾;因为挥洒过,所以痛也不会哭;因为没有结果,所以更加怀念。生命的尺度,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经历过,拥有过,生命依然很精彩。落霞孤鹜,秋水无尘。倚一扇老旧的轩窗,看过落花飞雨,又见明月中天。终于明白,只要内心澄明,哪怕身处乱世,风云骤起,日子也可以过的有声有色。米兰母亲年轻时哭过,笑过,快乐过,失落过,该经历的她都经历过。老来,她或许并不是国家的退休干部,亦不是德高望重的学者。她,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茫茫人海的万千一个。但她亦是比别人来的幸运些。她,何其有幸,可以牵着老伴度过晚年,享受着儿孙绕膝的欢乐,闲来无事,吵上两句,闹几个别扭,平凡中的粗茶淡饭,何尝不是另一种精彩?

  胡兰成曾这样在他与张爱玲的一纸婚书上写下“岁月安好,现世安稳”的诗句,奈何岁月作弄人,胡兰成的绝情,胡兰成的风流,断送了这样一位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其实,张爱玲向往的,又岂是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她要的,只是简简单单的生活,你牵着我,我牵着你,就这样无尽头地走下去而已,就只是这样而已。可是,这对于她,对于我们,又岂非如此简单。这样说来,命运真的待米兰母亲不薄,给了她一个平凡又不凡的人生。生命的尺度,不需要山河灿烂,只要执手相待,与子偕老,静看星辰,生命依然很精彩。浮生如梦,人心亦不负过往。船行长江,仰见飞云过天,沙鸥阵阵。

  千百年来,风云起落,多少历史沉没江底,埋没了一群人,又涌现了一群人。米兰高考失败,又重拾梦想,带着信心满满上路,奔赴人生的另一个战场。她,绝望过,哭泣过,更曾放弃过,但人生就是如此残酷,高考失败,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哭泣又有何用?但请记住,在尘埃里,总会开出另一朵花。米兰最后亦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自己不同的人生价值。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困难有何可惧,只要战胜自我,战胜挫折,以狼狈的姿势倒下,同样可以精彩地站起。只要你站起来,你就是最棒的!生命的尺度,不需要始终完美的姿态,只要倔强地站起,战胜自我,生命依然精彩。生命的尺度,没有一个标准,或复杂,或简单,并不是辉煌独揽就是成功。生命的价值,亦是如此。只要你爱过,珍惜过,战胜过,心中没有遗憾,平凡中也可以熠熠生辉,生命依然会很精彩,生命尺度依然很宽。

读《青春奏鸣曲》有感:青春无悔,勇于选择

  ——题记

  青春的我们面临着接踵而至的一个个选择,就像米兰一样。她坚信着,青春无悔,要善待选择,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主宰。于是,她便用自己满腔的青春热情,谱成了一部激昂的《青春奏鸣曲》。

  米兰高考落榜,选择复读。在复读的一年里,她看到了不同的青春抉择,体会到了生活的苦涩与无奈。在充满激情与幻想的青春期,她期盼着去证实自己的青春梦想。于是米兰先后三次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义无反顾地离开家园,开启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追梦之旅。

  每一个选择都有原因,都代表着自己内心的信念。米兰放弃复旦大学的入学资格,离开家乡去深圳打拼,就是因为她坚信自己的青春梦想会在那里得以实现。回想我自己过去的14年人生中做过最大的选择,或许就是离开父母亲人小伙伴,离开陪伴我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江南古镇,独自去桐乡上学,因为我坚信我会在桐乡的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拥有不同的收获,进而实现自己当下的青春价值。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这么早独自面对生活中的诸事,而没有父母不断的悉心开导,没有他们一声声的耐心劝导。甚至,在真正开始住宿生活时,我还万分期待,期待着摆脱父母的管制,摆脱那些所谓规矩与条条框框的束缚,即将展开一片专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可当那些现实的问题真的一个个像饿虎扑食一般朝我涌来的时候,我真的慌了。希望所谓的青春价值不过是一场梦,醒来,便又是今日耀眼的阳光。

  可是没有,这不是梦,也容不得我去后悔。我只能开始着手处理这一个个难缠的问题。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

  在处理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时,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拼搏,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就像米兰的复读时光,在那一年里的米兰,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开始为了实现它而奋不顾身。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米兰的做法太过于冲动与任性,毕竟放弃自己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去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一切归零,这样的选择不是谁都能够理解的。而我却感同身受,因为曾经的我也不被众人所理解。小学毕业,班里近乎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待在家乡,安分地读着自己的书。而我却来到了一座我不曾熟悉的城市,结识从未相处过的人。我曾经的一些同学劝过我,让我和她们一起念书,这样彼此也会有个照应,便不会怕生。我拒绝了。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我相信这是我最好的选择。当我做出了这个抉择,我便要努力前行,即使道路坎坷,风雨满程。

  青春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做不让自己后悔的事,做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

<<青春奏鸣曲>>读后感           成悦嘉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米兰从17岁到19岁的成长经历与米兰的爸爸妈妈米铁杨。姚欣。爷爷和郑家郑文彬。罗琳,还有好朋友亚非。亚欧。陈紫云发生的瓜葛。故事与烦恼。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米兰是那种独立性特强的 孩儿,她坚绝不走别人给她安排的道路,即便是父母希望的。不仅这样,她自己的事任何什么都反对长辈帮忙,动手能力比同龄人强很多;遇到困难时,,只有自己冲冲冲,只知道“知难而上”。这一点,现在,能有哪几个学生做得到?!米兰又对每件事有独到的见解, 真是令人佩服。不过,米兰却因为这个常常跟妈妈--姚欣吵架,哎! 米兰的妈妈与亚非。亚欧的爸爸有过一段瓜葛。因此有一段时间,与郑文彬的妻子罗琳冷战不断,每次遇见都不说话,一说话必是话中有话,两家关系也紧张。多年以后,才知道那是误会,关系到现在好得不得了。 我在这本书中,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自信是最重要的,谦让也是。”比如,米兰在复读时不仅自信地和新同学建立友谊,而且还很谦让。这点值得我们学习。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购书中心 > 图书

  少儿读物

  儿童文学

  童话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青春奏鸣曲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青春奏鸣曲的读后感

爱的时光奏鸣曲

青春奏鸣曲读后感600字

是Sonatine,不是北野武的《奏鸣曲》

  原标题:是sonatine,不是北野武的《奏鸣曲》

  在处女作《d。a。n。》和ep《tempest》之后,

  d。a。n。还参与了两首作品:

  一首是yasuyuki horigome(前kirinji成员)的《eye》,

  d。a。n。参与创作了词曲;

  另一首是silent poets的《simple》,

  d。a。n。主唱樱木大悟作为嘉宾担任人声。

  这两首作品各有千秋,

  但结构和纹理均展现出d。a。n。音乐的另一种进化模式。

  d。a。n。的加入,给他们染上了一抹独特而忧郁的色调。

  接下来便诞生了d。a。n。的第二张全长专辑《sonatine》。

  这是一张变化与不变共存的作品。

  在《sonatine》完整版发行之前,

  d。a。n。先行推出两首新单曲

  《chance》和《replica》。

  钢鼓的音色消失了,

  乐队也没有用合成器来替代,

  但乐曲仍流畅地进行,没有任何违和感。

  这是本张专辑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变化。

  ▽ d。a。n。- “chance” 官方mv

  开篇的《chance》已经让人飞入云端,

  尔后一首深邃的house曲风《sundance》

  用忧郁的合成器交织成诗,

  极简主义的旋律随着贝斯的律动而焕发生机。

  樱木大悟绝妙的假声回响在恰到好处的节点,

  让人感叹这才是d。a。n。的真正魅力。

  在随后的纯器乐作品《cyberphunk》中,

  节奏如鱼得水,自由玩耍。

  《pendulum》在专辑中段接入,猛烈而黑暗,

  生动地补充了美丽短暂的间隙,

  反复的短语漩涡,创造出危险混乱的氛围。

  下一首作品《replica》是一首独立r&b,

  通过寂静而深邃的低音节奏,

  清晰地映照出听者的内心。

  歌词唱到“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

  “只有背景音乐在夜晚流动,在夜晚重复”。

  《borderland》令整张专辑的情绪达到一个高潮,

  最终在《orange》中

  迎来一个温暖、具有颗粒感的结尾。

  《sonatine》令人联想到北野武导演

  的同名电影《奏鸣曲》,

  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是一出迷你音乐剧,

  低音贝斯合成器、打击乐、钢琴共同营造出鬼魅的氛围,

  与d。a。n。的第二张作品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

  这张专辑的作曲和编曲更强调整体的流动性,

  每首歌都打磨得能恰到好处地契合,同时,

  人声部分愈加成熟精湛。

  d。a。n。的歌词同样十分有趣。

  许多诙谐的字句在赋予音调之后变得浪漫起来,

  歌词盘旋耳畔,带来忧郁和苦涩,

  其美感与香烟弥漫类似。

  “sonatine”

  网易云试听

  ▼

  虾米试听

  ▼

  new noise荣誉呈现

  d。a。n。 2018 中国巡演

  9月5日 成都 小酒馆万象城店

  9月6日 深圳 b10现场

  9月7日 北京 愚公移山

  9月8日 上海 maolivehouse

  ▼

  近期巡演

致青春电影观后感

  《致青春》属于青春片范畴。赵薇以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作品,向观众提供了一种只属于青春的情绪。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致青春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致青春电影观后感篇一

  如果单纯来看,作为一个偶像派明星的首次执导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算是成功了。它不仅带着浓重的怀旧气氛,还轻松地架起了男女爱情看似永远充满隔膜但却又不能不存在的那座桥梁,不管是青春中的迷茫之爱,还是葱葱岁月里的执着之爱,再还是即将长大成人自私放弃之后的割肉之爱,在《致青春》中上演的都是壮烈且只属于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大学校园里,有人长得玲珑美丽,羡慕目光和追随者都不缺少,也有人立志要出人头地,一切爱与不爱都是进程中的细节。《致青春》的故事原本就很小清新,甚至还有因过于通俗而导致的回味不足之嫌,但这些正是一部受众广泛的轻型青春片的必要元素。不知道是不是编剧李樯嫌这样一个故事不够韵味或深度,在清新的剧情里添加了自己的 残酷 。当残酷作为一种美学成为电影的韵味之时,那当然是文艺片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如果将此仅作为一种作料,添至到原本小清新和纯纯爱的故事里,就难免显得画蛇添足。

  韩庚和意外女友的戏多余出现,作为另外一条 女扑男 的戏份,不仅雷同,也令清爽的线索略显繁杂。还有韩庚对病床上的女友粗暴喂药的一场戏,跟整部片子都显得有些抽离,既不属于整体气质,也在剧情上没有必要。这只是单纯的残酷一种,是一贯以文艺片为主的编剧李樯所理解的残酷。

  最活灵活现的是杨子珊扮演的郑微,她在校园里一会儿上演热辣泼妇般的吵闹,一会儿苦苦追求赵又廷扮演的陈孝正,爱得干净,不爱得也意气风发。郑微从入校开始就当红美女之一,她最后成了陈孝正的女友,但却以此尝试了人生最苦涩的结局。当甜蜜被给予甜蜜的人终止时,你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残酷。人生的爱恨情仇说起来大多不过是虚惊一场,但也只有经历者才能分辨出这苦中带甜、乐中带悲的复杂感受。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想看一场电影的人,可能在进场之前跟我差不多,就是对导演赵薇基本不会抱太大期望。大概也正是基于这种期望值,才不会对片中不时流露出来的生涩过于纠缠。当看到那些怀旧的色彩和懵懂之时才会有的爱恨引发的小破事儿,兴许还会跟随着剧情一次次掀翻自己心中封尘已久的五味往事。不是人人生命中都有赵薇呈现的那种离奇嚣张之爱,但是青春年少谁都拥有过,而那时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百无聊赖,都是日后无法再拥有的美好时光。所谓 终将逝去 正是这种美好但又不得不放手让它离去的无奈感吧。

  故事结尾,还是犯了国产彩色故事片的通病,一切不能解释和自圆其说都归结为 病人 ,不是心理阴影患者,就是爱情观不健康的人。宿舍四姐妹中有经历过被抛弃迄今未嫁的,也有因为一场过往之爱产生的意外事故而去世的,还有下落不明或者改换身份的,只有那个将爱情观与金钱牢牢捆绑在一起的人,获得了所谓的家庭幸福 嫁给富翁,虽年纪已大,但精神、物质纠葛均不存在,算得上是幸福中人了。

  致青春电影观后感篇二

  笔者没有读过《致青春》的小说就走进了影院,看后感觉,以毕业为分界,前后两段像是出自不同主创者的手笔。校园生活讲得顺风顺水,张弛有度,犹如一碗满而不溢的水,端平了稳定前行,而当时光移转,众人踏足社会,这碗水就陡然不稳定起来,时而枯竭时而满溢,情绪张力时强时弱。后半段仿佛一个拼拼图的过程,结局已经写定,众人已被安置归宿,只看如何快速归位:于是角色们迫不及待的掏心窝子,倾诉衷肠,聊天的台词不断拿来交代镜头外人物的命运,闪回也一个接一个的解开谜团 一个镜头也不浪费,飞快的推进着故事。

  当然我们都知道,影片的编剧和导演都只有一位,不存在集体创作,那么唯一的解释,正如映后笔者请教原着读者得知的,就是影片后半段对小说改编和压缩极大。不过观众若是80后一代,尤其是与角色们在后半段年龄相仿,倒会对这前紧后松的设置产生一份莫名的认同:出了象牙塔几年,生活节奏加快了,风花雪月也没精力了,与之对应的,叙事变得紧凑、 功利 化,不正在默默诉说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吗?如此一来,诸如张开突然由街头作家晋升陈孝正合伙人等突兀之处,也变得不那么难接受了,毕竟前面已经有了太多的撕心裂肺和惨不忍睹,也该给点阳光和希望了。

  郑微一角有一句台词,爱情不是生活的一切。但从整个故事来看,爱情却是整首青春奏鸣曲的主旋律。你看,除了假小子室友之外,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被包裹在一段又一段正果或未果的姻缘中,都被扣在一环又一环或明或暗的三角关系中(到了后半段的闪回,墓前祷告还在继续扩大化呢),种种爱情故事,连缀起影片百分之九十的悲喜剧。

  而这爱情描摹,并不是通俗可见的漫画式的、心理杠杆两端加码减码的简单逻辑,而是随着真相层层揭开,随着情绪催化剂逐渐释放,头脑发热的冲动,物是人非的感慨,压抑已久的爆发,和豁然开朗的通透,这其中有内疚,也有冷酷,有怯懦,也有决绝,有疯狂,也有隐忍,有情不自禁,也有爱恨交织,完全跳脱了 爱不爱,爱谁 的简单命题,展现的是恋爱男女心理状态的不可捉摸,会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也会在中间地带游移不定,消极的等待着未知。

  影片的爱情观是,爱情里没有全知全能者,也没有付出就有回报的 真爱大胜利 ,只有 摸着石头过河 的探险者,无可避免的被刮到鲜血淋漓,甚至失去生命。这是(当然有原着的功劳)最贴近现实的层次感,青春时代的爱情,还不就是这么茫然又炽热,陷入时,叫人不疯魔不成活,面对岔路,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举步维艰,不断质疑、权衡、否定着当下的状态,却对迈出崭新的一步战战兢兢。

  谈谈印象深刻的演员和角色。赵又廷的流川枫式演法很吸引人,那木讷的脸孔和与众不同的台湾腔反倒成了营造孤傲酷感的天然优势,但他的扮相却并不讨喜,演学生时一看就是老青年装嫩,留起胡子又显得故作沧桑,以他这个年龄,这种长相,也确实挺为难造型师。他最华丽的表演不是失声痛哭,而是屡次义正词严的训斥杨子珊 没有教养 、 胡搅蛮缠 ,那时刻真如正能量炸弹在银幕上被引爆了一样,完全可以被我公安机关拿来震慑恶势力,笔者强烈期待赵公子演更多的银幕英雄,而且必须要有正义演说。

  杨子珊这种演员天生就适合装嫩,学生时代毫无违和感,一到办公室白骨精就显得底气不足。郑微倒追陈孝正的段子,笔者在大学时代曾目睹过现实版,那姑娘的性格和郑微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关系进展也大同小异,不知原作者是否也来自亲身经历。女调戏男的野蛮俏皮台词十分出彩,恰到好处的无赖,蛮横中蕴藏的小可爱,叫人无法抗拒。关键时刻那句 是不是太小了 ,爆笑过之后想想,还真是这种姑娘这时候该说的话。

  说到实感,最经得起考验的还属包贝尔饰演的张开,该片所有角色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戏剧化,惟独张同学高度写实,笔者特地琢磨了一下,他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举止,放进现实里都毫无做作,事实上,谁读书时候周围没一两个这种人呢,讲义气的老油子,外表混不吝的洒脱,心里有从不示人的酸楚。而阮莞一角则被不可避免的 演义化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神,她的出场风光无限,但走下神坛后,却是被命运一步步摧毁的最彻底的人。悲剧是把美好的事物破坏给人看,如果观众事先察觉这美好之物早已千疮百孔,倒并不觉得太过悲戚,只是哀其不幸之余,实在狠不下心怒其不争。

  影片种种校园景致,令笔者找回几缕象牙塔时的回忆,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时代感的混乱:bp机、红白游戏机和dvd影碟共存,实在不知身处哪个年代; 七年不见 的台词,结合后半段的布景,也有诸多不对劲的地方,犯了跟《唐山大地震》一样的失误。另外,很多对白也很不对味,明明是两人对话,却反复加上对方全名,非常缺乏生活感,这方面香港做的好多了,角色只有在见面招呼、强调、争执和多人场合才会先称呼全名再说话,所以港片有一种独特的 市井味 ,相比之下,《致青春》比台湾的《那些年》好些,但还是有一份挥散不去的做作。

  种种与现实的错位,犹如一层隐形却坚韧的薄膜,阻止了青年观众代入电影世界,无法像短暂陷入童话的郑微一样,沉浸在真伪难辨的世界,而只能透过银幕,窥探一场属于别人的青春。那一幕幕悲喜人生,一段段爱恨别离,如同平行世界中的翻版,童话王国的传奇,并不是我们切实拥有过的青春。但是,正如科幻片可以影射当下,恶搞片可以讽刺现实,这部看似架空现实的作品,仍揭示了关于青春的某种真谛,影片最后一个场景,虽受谎言蒙蔽,却笑靥如花、欢蹦乱跳的郑微,向我们传达着:趁还有青春,如果爱了,就请深深爱,来日若不能圆满,那也不必遗憾,因为青春终将逝去,唯有对青春的回忆不朽。

  致青春电影观后感篇三

  我愿在你平淡无奇的生命里,做一个闪闪发亮的神经病。 马良

  陈孝正,本片男主角,单亲家庭,父亲早死,由母亲独自一人带大,对陈孝正管教严格。陈孝正是标准的好孩子,听话,勤奋,自律,刻苦,努力,学习好,受家庭影响,有些自闭,有些自卑,敏感,但人长得很帅。陈孝正在大学里属于另类,他为实现梦想而全力战斗,不容许有任何差错。

  如果不遇上女主角郑微,陈孝正的生命轨迹将按照他之前规划好的路线,平淡无奇的走下去,最终会和曾毓走到一起,结婚生子,事业有成,或许后半生幸福美满。但这样的人生轨迹注定不是个好故事,也太过平淡和乏味,亦与青春无关。

  青春时,人至少该疯狂一次,否则就不是青春。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里,就该去做那个阶段里该做的事情,青春期里去做青春期该做的生气。如果少年时没有犯过傻,犯过错,长大以后,这样的机会就不会再有了。这世界的错误就在于,成人总是用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要求小孩子不去犯规、不去犯错,最终使他们学会用各种规则要求自我。然而,人不是机器,人有感情,如果一味的用规则去约束自己,人生又有何滋味。

  年轻时,我们不懂的东西太多,可等到懂了之后又晚了。青春时犯错是注定的,留下遗憾是难免的。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去做,而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东西,是否真的是对的。绝对正确的三好学生陈孝正,最终还不是吸起了香烟?

  郑微的出现,让陈孝正这条平滑的直线,出现了拐点。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如果郑微注定不是陈孝正青春期回忆里那条靓丽的风景线的话,她甘愿成为陈孝正平淡无奇的回忆里,那个闪闪发亮的傻逼。然而,最终神经病也好、傻逼也好,郑微还是成功了。感情就是如此的不由人控制,郑微对陈孝正,从讨厌到喜欢,陈孝正对郑微也是如此。人生注定变数太多,无法规划。

  观影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强烈意识到,郑微真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她的聪明,不是一般人的聪明,而是看不懂的那种聪明,是绝顶聪明。曾毓那么好,为何不能打动陈孝正呢?陈孝正可以控制自己不喜欢曾毓,但他不能控制自己逃避郑微。郑微的力量,既大于曾毓,也大于陈孝正。

  人们总是不停的去学习控制感情,可是真的必须去这么做吗?郑微是个真性情的女孩,而且非常勇敢。她敢于在晚会上因一时气盛,让晚会的主持人下不来台,不给领导留情面,勇敢的去唱那首《红日》。在正常人眼中,她的举动不知出格,而且愚蠢之极,但正因那一唱,她赢得了陈孝正对她的爱,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原则可言,没有道理可讲。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人生只有一次,没有推倒重来的机会。陈孝正选则去美国深造,对那时的他而言,他是不可能去做出别的选择的。不能怪他,他的人生规划容不得差错。怪就怪那时的他还不明白,他一直奋斗的梦想,可能并不是他最需要的。几年之后,等到他事业有成的时候,才想重新拾起青春时的情感。但他所面对的人事物,早已变迁。陈孝正的生命也因为缺憾而变得完整,但他事业上的成功,能否祝他重走一遍青春,电影到最后也没有交代。

  郑微是一个很自我的女孩,从一开始与阮莞的对峙就能看到。直到陈孝正的出现,她才把自己注意力从对自己的关注,转移到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虽然之前她喜欢过林静,但那时的她,对外部世界仍旧是不敏感的。陈孝正使郑微意识到外部世界的存在,为她打开了一扇窗户。而陈孝正则始终没有完全打开自己,即便他爱上了郑微,可是最爱的仍旧是自己。在单亲家庭长大,使陈孝正丧失了完全爱他人的能力。而张开则不一样,他可以完全放弃自我,为他人服务。陈孝正和张开拥有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格。

  阮莞是个聪明大气的女孩儿,只是爱情使他盲目,爱错了人;黎维娟一心想嫁个有钱人,最终她得偿所愿,只不过嫁了个老男人;林静因为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怨恨自己的父亲,多年之后才明白是自己太过狭隘;朱小北是个倔强的女孩子,被学校开除,最终却成为一名教师;张开看似没心没肺,实则把感情隐藏的最深;富二代许开阳最终和曾毓结婚,虽然安排有些刻意,也算是钱权结合了。

  这样的青春才是真实的青春,才是青春本该有的模样。世俗的世界总是有太多的规矩,管这管那,这不对,那也不对。事实上,太多事情,本无对错。对错,只是人们有观念之后,强加于事物之上的东西。

  电影就到这里。《致青春》我认为是国产电影里少有的精品。近几年的电影里,不脑残的国产片不多,所以即便是中等水平的电影,我也愿意给它打五星。而《致青春》我愿意给它六星。总的来讲,我认为《致青春》可排在《让子弹飞》之后,与《西游降魔篇》比肩,超越《泰囧》。 当然这里指的不是票房,只是个人对电影的喜爱程度。

  看过 致青春电影观后感 的人还看了:

  1。致青春观后感

  2。致青春作文800字

  3。致青春禁毒片观后感

  4。致青春观后感600字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zw/1096768.html

上一篇:毕淑敏孝心无价读后感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