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心得 > 手机访问:m.u522.com

纪伯伦《孩子》读后感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看纪伯伦《我的心只悲伤7次(孩子)》有感

  我父亲在和我讨论父母与孩子时说:“父母是能为孩子付出生命的人。”我打了岔过去,这个问题等到我做父母时才能去讨论。但是我知道父母真的很爱孩子,可是孩子却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他们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与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来自纪伯伦)

  做父母的可能会伤心和大喊:“我的孩子怎么不是我的孩子了!?他们是我们生命里最重要的。”

  是的,他们是你们生命重要最重要的,可是你们却不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就如你们的父母与你们。真是,苍天饶过谁,凡事有轮回。

  也许在人生的某段路程中,你们是彼此的依靠,可是走过这段后,孩子们就喜新厌旧了。他们渴望新鲜的东西,这股疯狂你该懂,因为你们必定也曾如此。他们渴望有个没有父母存在甚至知道的圈子,他们在那里安放自己的另一面。

  做父母的,此刻就摆手让他们走吧!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灵魂,居住在明日宅中,那是你们梦中也不能相见。”(来自纪伯伦)

  看到没,孩子的思想千奇百怪,总让人难以猜测。就像你无法预测明日的天气,看来的天气预报永远总会有偏差。

  我小妹小时候不愿意去澡堂洗澡,因为觉得自己一圈都是女人的下半身。这可真是让人尴尬,但是做父母的可不管,甚至因为她逃出去不洗澡还挨了打,另外加一句:“不懂事。”

  不去洗澡就是不懂事,不明事理打人的父母不就是堪比暴徒?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来自纪伯伦)

  箭不停的向前,转弯,这就是你们的孩子。弓被拉满,弯了,如年老体迈的父母。这就是你们做父母的悲哀,可能无法追上去看看。你们将自己变作孩子的跳板,垫脚石。你们尽全力,却只是为了将他们推的越来越远。

  射出的箭,泼出的水回不来了。这就是规律,你必须照做。你或许太爱孩子,想永远在一起。于是,你让孩子小学,中学,大学仍旧和你在一起。你认为很美满,可是你的孩子在将来会质问为什么如此无情,让他一生虽无坎坷却也碌碌无为。即使他们的失败与你无关,也会堆在你头上,这时你可不再是他们的生养父母了。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弯曲成喜乐吧,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那静止的箭。”(来自纪伯伦)

  射者就代表上帝,上帝不会亏待你付出的爱与泪水。你的静止就是等待,等待转弯回头的孩子。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12篇

  和儿子共读书有一段时间了,感悟颇深,之前,一向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只要我把书买给他,让他自己读,自己消化,就能够了。但在和儿子共读的这段时间,明白了,共读能够提高读书的质量,共读能够提高读书的乐趣。

  捧起这些充满童趣的书,仿佛回到了童年。《长腿叔叔》是和儿子最近共读的一本书。他要求一人读一段,就这样,我和他共同走进了小茱蒂的生活。小茱蒂自小生活在孤儿院,生活清苦,感受不到一丝的亲情,读到这儿地时候,儿子说,我好想把我得到的爱分给她一点点,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我挺诧异的,这么大点的小孩,还懂爱。随着故事的深入,小茱蒂长大了,有人资助她上了大学,她开始了完美的大学生活。当读到小茱蒂放假去做家教,而拒绝了长腿叔叔邀请她到欧洲去游玩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茱蒂长大了,要自力更生,我说:那你的感受呢?他说:长大了,就不能让爸爸妈妈养着了。一刹那,我有了一丝的感动,儿子长大了,书里浅显易见的道理他明白了。期望再以后的日子里,我和他共同坚持共读。

  写到这也就结束了。说点题外话吧,成人在纷杂的生活中,难免受外界的、内在的环境影响,慢慢的失去了那份童真和想象力,真心的期望,所有和孩子共读的爸爸妈妈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己的什么呢?展开想象力吧!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二):[由整理]

  亲子共读有感_家长读后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亲子活动是少之再少,大多是父母长期工作,工作下班后又给料理饭菜,而孩子放学就是做作业,根本没有一点时间来陪孩子,更不要说在一齐学习读书了,所以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我们要好好珍惜。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积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更能丰富课外知识与大脑的智慧积累,它可能影响我们新一代的一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难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并不能做到每一天陪儿子共读,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两次共读自从开始亲子共读,在与儿子的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种美妙与神奇,每次亲子共读都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我们在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时,一齐享受书中人物的喜怒与哀乐,一齐感受到主人公顽强不息的精神和超强的生存潜力,给孩子讲解碰到困难时,要象鲁滨孙在困难环境中顽强不息的精神,不能够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克服解决它。

  我在欣赏孩子的成长中也收获了快乐,书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亲近这些纯真的天使。

  20xx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乐在其中的我会将亲子共读进行到底,让孩子和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彩无比!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三):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

  每一天晚上睡觉前半小时,陪女儿读书是每一天必做的功课。最初的亲子共读只是为了敷衍女儿,因为女儿开始不肯独睡,于是就答应她每一天睡觉前陪她半小时,但是这半小时务必是互相读故事给对方听。就这样和女儿开始了 共读 的征程。日子就这样悄悄无声地在我们身边溜走了,和孩子一齐读过的书也悄悄增加着。我渐渐感到,从起初的敷衍到此刻的每一天习惯竟然是这样的顺其自然。我惊喜的发现 亲子共读 正发挥着她独有的神奇力量。女儿写日记不像开始的时候为了凑字数而写,也变得情真意切了。老师布置的短文也能自己独立的完成。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她读书的兴趣,因为本人在书店工作的原因,平时能留意到很多好书,那时就给她买了很多适合她的书,虽然有时候可能还看不太明白,而且也撕坏了很多书,但是在撕书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上面的知识。尽管从没刻意教她认读汉字,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已经能认识很多汉字,而且幼儿园就能独立读简短的故事书。之后我也把这种方法传教了很多来选购书的年轻父母。

  如今女儿已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从幼儿园毕业那天起就每一天坚持写日记。从最初的每一天由我给她题材到此刻每一天独立完成的习惯都离不开每一天 亲子共读 的功劳。

  此刻,我是如此幸福,我正和我的孩子共同经历著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情绪让我的孩子贴的更近,彼此没有隔阂,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能够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让她快乐健康地成长。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这样写道: 你能够给他们爱,却不能够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能够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是啊,那就让我们给孩子一生的好书,陪他们共读阅读经典,阅读生命吧!让幸福的种子在书中萌动吧!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四):

  来自家长的亲子共读读后感

  几天来我认真欣赏完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小豆豆》一书,每次合书是我豆要闭眼享受般的回书里一个个难忘又好笑的镜头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关键在于你的爱孩子是否需要?在实施爱的过程中是否也同时扼杀这孩子的同真?《窗边的小豆豆》之所以能引起无数人共鸣,个性是在儿童教育方式上,为我们带给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童真是世界上最可、最善良、最宝贵的品质,因为童真包含着无价的善心、尊严及可贵的情感。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侯,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美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优良品质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小豆豆在一年级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 巴学园 的小学。因为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引导,小豆豆能够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随心所欲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发挥想象力。

  看完这本书,我想没有不羡慕小豆豆的,很多像我们一样的成年人,长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终生难忘的快乐。所以,我们要早早的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不要硬把孩子塞进我们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拒无束,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我们计划的要远大。

  我们要做一个像小豆豆妈妈那样聪明的家长,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让他在快乐中成长着。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五):

  亲子共读 活动中学生家长的读后感

  这天,我和儿子读了《学与问》这篇文章,从中我明白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因为学和问是相辅相成的, 学 是老师向孩子们灌输知识,是吸取、是积累。 问 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是质疑、是提高。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我认为孩子们要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 为什么 ,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老师、同学、朋友和别人。只要他能给孩子们启发和帮忙,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能够成为孩子们的老师。古人说的 能者为师 就是这个道理。

  读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对这件事也挺投入。我觉得老师展开这样的活动很有好处,不仅仅能够增长孩子们的知识,还能够让家长对孩子们学习有更多地了解。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六):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 b 怀特(1899--20xx)所著的三部被誉为 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 之一。

  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竞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小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理解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 我救你。 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最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个性奖,和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在e b怀特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

  《夏洛的网》是一部感人的童话。动物也有生命,动物也有深厚的感情。最令人感动的是:蜘蛛夏洛竟然为了帮忙朋友而牺牲了自己。夏洛为了她的朋友而死,威尔伯却只能在寒冷的冬天静静地看守着夏洛的孩子们。夏洛的孩子们、孙女们、重孙女们虽然都很优秀,但没有一个能代替夏洛在威尔伯心中的位置,因为夏洛永远是他最真诚的朋友。观完这部影片的有谁会不羡慕幸运的威尔伯有个迷人的夏洛,渺小的夏洛有个憨厚可爱的威尔伯呢?威尔伯和夏洛之间的友谊并不是 志同道合 ,而是纯粹的 情投意合 , 夏洛越来越喜欢威尔伯这个家伙了 , 威尔伯越来越喜欢夏洛了 ,这种喜欢总有理由,没有任何目的。这种单纯至极的友谊,是能够生死相许的。作为一个成年人阅读了这个故事,从夏洛和威尔伯之间的真挚友情中,同样能获取一种力量,得到一份鼓励。爱的力量能温暖人心。

  我和儿子一齐读了这本书,很不错,在此推荐给大家。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七):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亲子活动是少之再少,大多是父母长期工作,工作下班后又给料理饭菜,而孩子放学就是做作业,根本没有一点时间来陪孩子,更不要说在一齐学习读书了,所以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我们要好好珍惜。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积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更能丰富课外知识与大脑的智慧积累,它可能影响我们新一代的一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难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并不能做到每一天陪儿子共读,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两次共读自从开始亲子共读,在与儿子的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种美妙与神奇,每次亲子共读都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我们在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时,一齐享受书中人物的喜怒与哀乐,一齐感受到主人公顽强不息的精神和超强的生存潜力,给孩子讲解碰到困难时,要象鲁滨孙在困难环境中顽强不息的精神,不能够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克服解决它。

  我在欣赏孩子的成长中也收获了快乐,书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亲近这些纯真的天使。

  20**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乐在其中的我会将亲子共读进行到底,让孩子和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彩无比!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八):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重视亲子共读时的感情交流,是幼儿成长与感性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亲子共读不就应只是局限于读故事、儿歌,还就应包括在 读 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的互动游戏,而这些都需要父母有心、孩子用心,从而使孩子的脑、四肢都能够得到锻炼。

  说到读故事,我大多数时间能够做到带有感情、生动的去读,而不是像念课文一样,此时我会发现,仔仔听故事的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而且每次讲故事之前,我都会告诉他, 要认真听,听完了我会有小问题提问你 ,这样,仔仔在听故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了。在每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妈妈都会首先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思想告诉仔仔,然后提问,让他来决定。此刻,仔仔基本上养成了一个习惯,故事听完之后会主动让妈妈提问,有时妈妈忘记了,他还会自己提一些小问题,自己回答呢。

  记忆最深的就是讲 寒号鸟 的故事,当讲到寒号鸟因为不筑巢夜晚冻得发抖的时候,我把故事里的原话 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念的也是声音发抖,身体也做成蜷缩状,刚开始的时候,仔仔对妈妈的声音和动作感到好笑、好玩儿,随着听这个故事的次数的增加,孩子对 寒冷 与 哆嗦 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明白打哆嗦是因为冷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透过这个故事,自己明白了 这天的事情这天做,不能拖到明天 。这才是父母选 寒号鸟 故事书的初衷的最好答案。

  可能男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兴趣都不高的原因吧,仔仔从小就喜欢听一些生活故事,对 丑小鸭 、 白雪公主 这些经典的童话总是一副 不屑一顾 的样貌。 卖火柴的小女孩 也是妈妈要求了好几次,他才答应听的。那天,妈妈把语速放慢、放轻,用比较低沉的声音讲着小女孩的故事,当我讲到 小女孩看见她的奶奶,张开双臂大声呼喊 奶奶,不要离开我 的时候,仔仔一头扎进我的怀里,悲哀的哭了起来。这时候,我并没有因为仔仔的流泪停止讲故事,而是继续。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仔仔还趴在我的身上抹着眼泪。我问仔仔为什么哭了,仔仔不说话,他把我抱的更紧。我明白是因为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才流泪的,是因为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才会将妈妈搂的紧紧,是因为孩子用心听了这个故事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这也是只有亲子共读才会产生这样的共鸣。

  作为亲子共读的一部分,在父母的帮忙下动脑、动手做一些 功课 也给仔仔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家里买的 左脑开发 、 全脑开发 系列书籍是仔仔的最爱,兴趣高涨的时候,一本书两次就能全部被他做完呢。

  亲子共读是一项需要父母和孩子坚持用心去做的长期 工程 ,我相信,透过两人用心的去读和交流,不仅仅能增加孩子的知识和阅读潜力,还能使亲子感情交流得到深入。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九):

  在学校召开亲子共读活动以来,我与妈妈一齐阅读《小布头奇遇记》和《怪城奇遇记》,读到高兴时,我就哈哈的大笑,妈妈听着我 之后读!之后读! 的催促声,妈妈心里感到很满足,仔细想一想,与妈妈一齐阅读,真的体会很多。平时妈妈总是发现我学的太慢,如此简单的东西我却总是理解不了,妈妈急的不得了,之后妈妈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的样貌,才发现我也真不容易,理解比什么都重要,我暗暗的告诉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妈妈在陪我阅读的时候很有耐心,用我的思维体会妈妈的感受,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与妈妈一齐阅读,透过一些小故事,妈妈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对错,还让我明白一些简单的社会准则,我从小就树立用心向上健康全面的生活学习世界观。与妈妈一齐阅读,不仅仅我高兴,妈妈也感到很快乐,虽然妈妈生活很累,工作很忙,但是拿著书给我讲故事的时候,妈妈就会不知不觉放松起来,我感觉很温馨。

  在阅读时,有时读错了妈妈给我指出来,有时妈妈也能给我讲一些她听到的小故事,我问一些妈妈回答不了的问题,妈妈才发现我比发现互动学习的效果真的不错,学得简单,掌握得也快,妈妈有点儿羡慕我,要是妈妈小时候也这样该多好。

  在学校召开亲子共读活动中,我和妈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妈妈陪伴着我读书我感到很快乐,我们一齐在书中感觉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妈妈让我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总之,在与妈妈一齐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

  她小时厉害得多。

  平度市大泽山镇卢家小学四年级王梓芮作为一名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这次亲子共读让我感触万千,让我受益颇多,同时父母对我也有着一种歉意。

  妈妈时常会问起我所阅读的书籍中一些人物,我能回答得上的不多,好比马小跳,海尔兄弟,小豆豆啊等,说起这些小人物我觉得茫然。

  从去年开始妈妈就尽量的抽时间和我一齐去阅读一些我喜欢的书籍,比如《三字经》《弟子规》《马小跳》《格林童话》等,逐渐的我似乎也进入了主角,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童真的场景和充满天真的字词,不由得我也回想到了我的童年。相对照我如今的童年,我明白一个道理,原先自己童年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童年是多么的完美啊!为什么我和妈妈不一齐去读更多的书籍呢?为什么不让我和妈妈从中得到更多的童趣学到更多的知识领悟到更多的道理呢?

  妈妈和我共读,我发现自己原先朗朗上口的一些诗词,如今有些记忆模糊了,文字所寓意的意思有时也不能随口而出。比如妈妈和我我共读的《弟子规》吧,每一句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心里明白,但是,在妈妈面前却不能言表清楚,于是妈妈就和我一齐去思考分析,去引导我领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所要说明的道理。每当一句诗词我和妈妈共识的时候,我那天真灿烂的笑脸和那句:哈哈!我明白了!让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是啊,正如李老师所说的那样,父母和老师就是我的左右翅膀,我能否飞得更高更平稳就看这一双翅膀配合得好不好了。亲子共读其实不也是一个老师和家长配合得平台吗?亲子共读让我们家这个读书没万卷,下笔易走神的妈妈也啰嗦的感叹出此一番啊!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和我一样的对此有着各自的感悟同样的感触只是难以尽述!

  平度市大泽山镇卢家小学四年级杨子冉《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本儿童名著。全书采取日记体形式,生动地描述了意大利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课堂内外生活。日记从10月份开学第一天开始,至第二年7月份结束,共计一百多篇,这一百多篇日记,记录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感人的小故事,叙述了国家民族之爱,亲子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谊,不仅仅表现了高尚纯真的人性之爱,而且告诉读者就应如何去爱,告诉父母、教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爱。全书把爱的主题淋漓尽致地展此刻读者面前,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在这次亲子共读活动中,我和妈妈读过之后,我们深有体会。这么天真的我,她却让我们在她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当我们读到《我的妈妈》这则日记时,我想起了发生在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一件事:有一次,上学的时间到了,天还下着大雨,走在乡村的泥泞小路上很容易摔倒,个性像我这么大的小孩,这时妈妈毫不犹豫的给我拿起书包,背着我赶到学校。其实,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没有得到妈妈多少教育,但妈妈的高尚品德一向影响着我们。妈妈总是惦记别人,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她总是热心帮忙,而且从没听过妈妈一句抱怨。妈妈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别人。从妈妈身上我学会了很多好品德。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期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 多么朴素的语言啊。我也是用这句话来教育我的儿子陈毓。正是母亲的教诲,我才有这天的品德;正是母亲的教诲,我才这么自立、自强。我感谢自己有一个好母亲。虽然她没为我们做太多,但她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

  爱为教育奠定基础,教育使爱得以升华。爱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包含了尊敬、同情、诚实、纯洁、无私等最高贵的品质,而如何去爱,如何培养爱,也是一门大的学问。如果你还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期望借鉴《爱的教育》这本书,从爱出发,从《爱的教育》出发。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十):

  亲子共读是一件很有好处的活动。为配合学校组织的这项课外作业,到达共同快乐成长的效果,我与妈妈共同读完了一本《快乐男孩的故事》儿童文学作品,感触很深。

  刚开始,我对读书很不感兴趣。因为有很多字词都不认识,尽管有拼音注释,但对于拼音都没有完全掌握的状况下,读书实在是很困难。起初不得不边教拼音边读书,前几个故事基本是由妈妈读完的。但慢慢的我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产生兴趣,书中故事讲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智慧,书中语言通俗优美,资料简洁洗练,插画鲜亮生动。透过观看书中的插图,我开始询问这个图是什么意思,那个图的人物又在做什么等问题。

  渐渐地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点兴趣。对我印象很深的是读完《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后,我开始尝试着自己读书。在不认识字的状况下,开始边读拼音边认字,但一个故事读下来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且不明白故事讲的是什么意思,妈妈不得不在读一遍,讲述故事的资料给我听,透过讲述故事资料来吸引我对读书的兴趣。

  慢慢地经过锻炼,我对拼音和生字也认识得越来越多,读书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学到了新的生字,对拼音有所掌握,大致了解故事的资料。同时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如何做一个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我。

  透过 亲子共读 ,我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潜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让我与妈妈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对我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有了更好的调整。作为学生的我能有这些领悟,还要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的用心良苦开展这样的 亲子共读 活动,老师不止给了我们的关爱,而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搭建了平台。

  平度市大泽山镇卢家小学四年级陈奕燃

  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伴着浓浓书香的快乐之家,我们崇尚快乐读书。我们的读书口号是 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这次学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以来,我把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进行了认真研究,还抽空学习了许多知识方面的书籍。在亲子阅读中,我不断总结读书的经验,构成了一些适合我们的读书方法。

  一是固定读书时间。我们把晚上八点半至九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我已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完功课,妈妈做完了家里的杂活,关掉电视和电脑,我们全家一齐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二是选取读书姿势。我们采取了 依偎 的亲子方式,在舒适的床上或沙发上,我依偎着妈妈,妈妈用手揽着我,不时摸摸我的头,拍拍我的小脸蛋,营造具有浓郁亲情的读书气氛。

  三是注意读书的语调。妈妈在为我读书时,避免平和的语调,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读,放慢阅读节奏。

  四是做好导读准备。根据我的读书水平,将全书划分精读、选读、略读的不同区域,重点为我阅读书中的精华资料,因为阅读时间不长,还要注意编排,阅读时不妨找一个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吊足我的胃口,增加读书的趣味性。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读书就是和智者对话,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我们在亲子阅读中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阅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善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我们读书、求索和创造的热情,使我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十一):

  我喜欢读书,我的妈妈也喜欢读书,妈妈困惑的是选取什么样的书才对我的发展、身心健康有益,一向是妈妈的困惑。现代物质礼貌的发展,电视、网络对我的诱惑,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儿童读物,虽然我喜欢读,可妈妈觉着很多书对我的身心发展并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对我有教育好处的书,我又不喜欢。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十分有好处,让妈妈更加重视我的课外阅读,调动我和家人阅读好书的用心性。

  为了我的暑假过得更加充实,妈妈和我共同到书店选书,选书由我作主,这极大地调动了我的用心性,买到我喜欢的书,我爱不释手。我与妈妈商定每一天写完作业阅读30分钟,我有兴趣可多读一些。在我的阅读过程中,妈妈发现我只是看热闹,看里边的小故事,显然对语文知识潜力的培养及教育没起到多大作用。于是妈妈开始抽空和我一齐读书,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与我一齐读是很难做到的,于是妈妈和我比赛,谁有时间谁看,看谁看得快,谁看完一部分都要给对方讲讲看了哪些资料。在阅读过程中,我和妈妈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潜力。有时间的时候,妈妈会给我读一段,让我享受倾听的快乐,然后共同讨论书中的故事、人物、语言,让我养成了读书,讨论,思考的习惯。以前我读书是读书,懒得做笔记,我和妈妈共同读书以来,我们一齐边读书边把看到的画下来,注重引导我记录,让我逐步养成了用心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光看故事情节,一段时间坚持下来,我基本能做到边读边找好词好句,读书也用心多了,这有利于提高我的写作水平。

  与妈妈一齐共读不仅仅是分享快乐,同时也要分享困惑。我不懂的地方妈妈会谈谈自己的理解,或和我一齐查资料,妈妈和我都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潜力。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十二):

  从学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以来,我和妈妈共同学习,妈妈和我一齐读书,感受故事资料的精彩,词语的优美,让我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我们一齐看过的书有《淘气包马小跳》《中华上下五千年》《稻草人》《夏洛的网》等,我觉得有益的书籍能让我知书达理,懂得感恩,能引导我健康成长。读书也能让我们全家氛围融洽,一齐看书,一齐讨论,有问题一齐提出来,有时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在书中寻找答案,并握手言和,一家人其乐融融。

  陪我一齐阅读,才发现自己的成人思维,真的不太适合此刻的我,总是发现我学得太慢,一个问题有时要讲三四遍,我急得不得了,但之后妈妈静下心来想,自己小时候的样貌,我还真不容易,妈妈暗暗告诉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我脑中,要持续我的童真。至少在陪我阅读中妈妈体会到了对我要有耐心,用我的思维体会啊妈妈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妈妈与我一齐读书有很多好处,我们共同经历著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情绪让妈妈和我贴得更近,让妈妈能够感受到我心理和思想的变化。

  读我的书,看我的事,听我的话,懂我的心,一本好书带来的启迪,让妈妈走进我的内心,成为我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

  亲子阅读读后感

  父母课堂家长读后感

  家长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给家长的一封信

  高中家长会家长发言稿

读纪伯伦《我的孩子》有感

  读纪伯伦《我的孩子》有感

  贾娜发布于09-15 08:22浏览:2053分类:个人随笔有0人参与评论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psy525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孩子有自己的见地,给他一个栖身的家,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你无从闯入,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昨天已经过去,生命向前奔涌无法回头川流不息。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孩子从来不属于我们,他们借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有自己了解世界的途径,有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方式。如果我们一味地强加意识,反而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他们的身体,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帮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他们用真、善、美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

  ????每个人都有遗憾,若让孩子帮我们完成我们的遗憾,那孩子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就会被扼杀。难道我们要这么残忍吗?人生不能重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好的礼物。

  525心理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于是一个怀中抱着孩子

  的妇人说:请给我们谈孩子。

  他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on childrenkahlil gibran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marianna, kahlil‘s sister。 painting by kahlil gibran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当一个父母抱怨说我都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我的婚姻和爱情,我的事业都因为孩子而 不能很幸福的时候,需要孩子为你的付出去让步和妥协时,需要思考你是否在剥夺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权利,而只是按照我们想象中的他去培养一个你想象中的孩子了,而不是给到孩子完成社会化和分离个体化的过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独立,自主,有思想和有创造力的成人。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翻译得太好了)

  原标题: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翻译得太好了)

  幼师成长| 心灵家园

  小天

  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我们只是。。。。。。。。

  在中国,很多父母都认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物,他们有权利干涉、甚至决定孩子的未来,但是他们不曾注意到,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是有灵魂的,他们终有一天将追寻自己的梦想离我们远去。

  一位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 纪 · 哈 · 纪伯伦(khalil gibran)用他最优美的语言将这种情感写成了诗句。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子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陪伴你,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在梦境中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遥望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龙应台《目送》

  — end —

纪伯伦论孩子读后感

  纪伯伦《论孩子》

  纪伯伦《论孩子》 - 纪伯伦《论孩子》 06-16 作者:谢侃还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便读过纪 伯伦的这首诗,但那时仅仅喜欢文字本身,无法体会到背后 的深邃。有。。。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经典读后感10篇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本由吴晓乐著作,网络与书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台币3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后感(一):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何谓教育,书中所说“教育是要让每个孩子的天赋都能伸展到极限,并且尊重他最终的成果。”我也无比认同,以亚洲现今的教育制度,根本行不通,认定好成绩才是好教育。引申多少怪兽家长的出现,压迫着孩子的成长发展。很多时,连我在内,只会责怪家长一方,却忽视了大环境、家长本身的成长状况、身边各方施加的压力。如书中后记所言,常说孩子是独立个体,家长又何尝不是。我们旁人,置身事外,当然可以把大道理说得漂亮,为人父母,又如何在收与放之间取得平衡呢? 又如何在现实与尊重孩子发展之间,相互角力呢?书中没有给出答案,留白了给读者思考,毕竟每个家庭有每种不同状况,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适的教育方式。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后感(二):一个三岁女孩母亲和一个18线城市高中教师读后感言

  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看了这本书,我越发战战兢兢了,在我不那么成熟的年纪生下她,又让她经历离异家庭的困境,我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会怎么样?我的孩子该如何保护她,如何不让自己变成怪兽妈妈,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个合格的母亲,我内心极其不安。孩子9月份就上幼儿园了,我的内心颤抖着,因为经济压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做兼职的工作,我又该怎么处理这些关系。原本在不合适的年纪生下她,本就不够负责,我知道我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完美的家长,但我一定要提醒自己去做一个为孩子思考但不娇惯孩子的母亲。孩子啊,母亲爱你,母亲尝试着看一些教育的书去给你一个更好的教育方式,希望有一天回过头来看,我并没有完全辜负你。问所有家长,有关孩子的教育,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的内心是否是确定的,我一直在摸索着……

  在看第八个故事,“怪兽都聚集到一起”的时候,作为一个教师,我也极其震撼的,以多人的角度写出一个故事,写出一个问题小孩,病因在于家长还是在于孩子,最后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但不论家长还是小孩身上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同样的遇到一个高三刚毕业的问题学生,被班上的同学排挤,总是说自己心理有疾病,用各种方式博取老师的关注,最后那个老师的独白,很符合我最近的心境,在一个早上6点30需要去守学生,晚上11点10分守完学生的18线边缘城市的高中教师,我感同身受。家长意识越来越强大,却把越来越多的问题直接抛给老师。我们教师的生存困境谁来拯救?我们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又由谁来拯救?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后感(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上个月在台北的诚品书店,离开时拿了一本台湾89年的作家吴晓乐写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直排斥看育儿教育方面的书,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就像家里那本《哈佛女孩刘亦婷》,从刘亦婷刚去哈佛就买了,人家现在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还是没打开过。

  买书还是因为喜欢纪伯伦的这首诗,《先知,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而来。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

  书里一共讲了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十个小孩成长的故事,由于台湾的特殊情况,孩子的教育基本都是妈妈负责,爸爸主要承担经济重任。这十个故事就是妈妈跟孩子之间在学习路上的爱恨情仇。

  台湾的教育体系跟今天的中国很像,国小对应小学,国中对应中学,高中和大学,公立和私立并存。为了应对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不同的家庭会选择辅导班或者请家教。吴老师是一路读了第一志愿到台大的高材生,在当家教的时间里她接触了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妈妈。有怎么也考不到前几位的眼睛仔,有姐姐读书很厉害,弟弟怎么也看不进去书的姐弟俩,也有家庭复杂的高中生,更有很会读书却喜欢男生的贾宝玉,还有被父母照顾到脾气怪诞的叛逆少年。这些父母总是将梦想当成必须实现的目标,无限放大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作为站在同一角度的父母,很理解这份感情,如果大家处在同一时空纬度,说不定会跟着他们一起出谋划策的帮着整治这些不识好歹的小坏蛋。

  可是,这本书从孩子的视角让我们知道,生命中有些东西会让人不能承受,包括过多的爱,和目光关注。他们需要空间,需要随着阳光自由生长。这一代孩子的父母已经不用终日忙碌仅仅为了果腹,多出来的时间变成了对自己另一个生命体的塑造和自己人生的二次设计。

  看到学霸在抱怨自己的妈妈强迫她拼命的做题背书,也是同情母亲,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就不会有学霸今天的成绩。可是当她终于完成考进大学离开父母时表现出一副刑满释放的态度时,又替妈妈不平,这又是何苦呢?

  给孩子一条自己选择的路,遇到同样状况时,能够猜出她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就是从这几个故事里得到的东西。虽然有人说中年妇女的幸福取决于孩子的成绩,可是不幸福的孩子却不是我们所期盼的。时常告诫自己,回忆起初当她们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我们期待的仅仅是平安健康,后来却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不断增加对她们的要求,而忘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个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就路归路桥归桥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后感(四):我来剧透一下第三个故事吧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一个“过动症儿童”的故事。书的作者是一名家庭教师,这本书是她写在工作中遇到的儿童。我复述完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看完后倒吸一口冷气。

  这位家庭教师一开始接触到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童时,孩子的母亲就很客气地说,我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别让她在台北无学可上就可以了。老师觉得这个要求简直低到奇怪,很快母亲就说,因为我的孩子有过动症,所以请每学三十分钟就请休息一会儿。老师再观察这个女童,女童却很文静,一点都不像自己之前辅导过的过动症儿童。

  女童的学习成绩很差,明明是做过无数遍的题型,第二天再做,仍然不会,三年级了,连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也记不住。可是聊起其他的事,女童不仅记忆力正常,理解力也正常,表达起自己的观点时也口齿伶俐。老师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女童,说非上课时间时,你有不懂的考题时也可以写给我。女童却说,我不太用手机。老师觉得有点不同寻常,因为她辅导过的其他同龄孩子,都已经开始手机社交、或沉迷游戏了。追问之下,女童说,原来是因为母亲会查看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她以前也非常依赖手机,但她发现妈妈偷看自己的聊天记录,并且还有一次她打电话给自己的一位女同学,叫对方别再跟自己做朋友了。妈妈嫌那个女同学说话总带脏字。第二天那个女同学写信跟她绝交,这件事传开后其他同学也知道了她的母亲会偷看聊天内容,也就不再和她传信息聊天了。女童被逐渐孤立起来。

  老师问,那你没想过给手机设密码吗?女童说有。可是妈妈发现手机设置了密码后,气得浑身发抖。母亲说如果你没做亏心事,为何会担心我偷看?女童对老师说,我很累,同学也很累,我也不想让妈妈觉得我做了亏心事,所以就随她吧。

  老师问女童平时的爱好是什么。女童说是和妈妈一起逛街购物、看韩剧。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说,那你看韩剧的时候,也要看三十分钟就得休息十分钟吗?女童笑起来,说怎么会。她和妈妈经常是看韩剧看到深夜,最喜欢的韩剧是《秘密花园》,租来影碟的第一天,一口气看了快要八小时。老师心里那些不好的预感就更重了。有次看到女童吃过动症的药物,就忍不住问,你觉得自己过动症吗?问完觉得自己的问题不妥当,可能伤害到女童了。谁知道女童吐露了自己确诊的过程:自己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这个问题,妈妈带着她跑了很多医院,但很多医生都觉得这是正常的,没有必要治疗。直到遇到一个医生说这是过动症,也愿意开药给她,妈妈终于松了口气。

  我读到这里时,想起那个《不离不弃瘫痪女儿竟是一场骗局》的故事。虽然没去确认过真伪,但因为内容很离奇,所以我印象很深。大概就是一个美国单亲母亲,在女儿出生后,告诉医生自己的女儿患有各式各样的疾病,女儿因为常年吃各种药,牙齿头发早就掉光,也无法走路。这家人在周围人眼里都是一对模范励志母女。直到二十岁时女儿杀了母亲,告诉众人说,其实自己没病,是母亲强行要自己得病。

  女童似乎想跟老师解释自己的妈妈并不是一直都是这样子的。原来女童以前有个哥哥,但哥哥在她一岁时因为保姆疏忽,从阳台坠落身亡了。妈妈以前是身材很好、很漂亮、工作能力也很出色的那种人,正因如此,不想放弃工作,就把男孩交给保姆照顾,但谁知道保姆只疏忽了一下,就出了这样的事。所以女童生下来后,妈妈就辞职了自己亲自照顾。幼儿园时女童不想和妈妈分离,妈妈就没让她去幼儿园。可是小学是不能不去的,妈妈只好送女童去。到了学校里,同学发现她连纽扣都不会扣,就嘲笑她。父母知道这件事后,爸爸责怪妈妈太宠溺女儿了,正是因为不让孩子去幼儿园,才会让孩子失去该有的自理能力。后来自己终于在某个医生那里得到过动症的诊断,母亲终于松了一口气,从此可以有充分理由来照顾孩子,父亲也不会因为女童的能力不如其他孩子而去指责母亲。

  所以,我需要这个过动症。女童说。

  你能怪这个母亲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和占有欲吗?她失去儿子后的那份伤心和内疚感一定没被安抚好。你能怪父亲常年来只忙着赚钱、不关心女儿吗?可正是因为他觉得生病的女儿在未来需要很多钱来度过余生,所以才会忙着积攒财富。你能怪这个女童不努力抗争母亲对自己的过度关心吗?她才十岁,她不会明白母亲有心理上的问题,她看到的就是丧子之后母亲的变化,以及母亲对自己的依赖。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后感(五):抛砖引玉的一篇介绍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推荐语会不会误导他人,总之我看到后,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有点轻蔑的。“被考试绑架的家庭故事”,听起来像是批判应试教育的,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话,好像也只是一句对做父母的不痛不痒的劝解。所以我想提醒的就是,这本书讲述的内容、叙述水平都非常好,是难得一见的全面又深入地描写亲子关系中常见问题的作品,大家莫被这个书名和推荐语误会了。

  我本想在这篇书评里对每个故事写一个简短的梗概,但我实在不想剧透,我期待其他观看这本书的人和我一样,时时有种倒吸冷气的惊诧、悲痛、还有无力感,那才是这本书之所以是好书的原因。所以我在这儿只列出每个故事里提到的概念,方便其他读者找到自己想看的故事,也是为了方便我今后查询。其中对于第三个故事《必须过动》已经做了较为详细的复述,可以参考一下,大概就知道其他故事是什么水准。

  《人子与猫的孩子》:对孩子的家暴;压力转移;

  《他没有家了》:被分离的父母当成皮球踢的小孩的生存之道。 [小乖,还记得吗?我曾经说过,读书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老师,虽然你这样说,当初你读书时,也是个被期待的小孩吧?你的父母也关心你吧?只要你认真年书,回家的时候,也跟张胖胖一样,父母会准备水果和宵夜吧?反观我的父母,生我的时候莫名其妙,生了之后又不专心养,现在更只顾着自己谈恋爱,把我推来推去,推到不能再推就把我丢给阿么,我跟阿么以前一年才说几次话哎。再来,华硕我阿么吧,比起我的成绩,她更介意我母亲跟叔叔之间的关系。她不在乎我在学校的日子过得如何,直想知道我有没有偷偷跟我妈联络?多久一次?我没有家了,这就是事实,我没有家了。一个找不到归属的人,要他念书有什么意义?你不觉得,现在叫我认真年书真的很愚蠢吗?]

  《必须过动》:我来剧透一下第三个故事吧

  《私的迷思》:不让孩子走自己走过的弯路,哪怕孩子过得并不开心。

  《一脉不相承》:两代人的故事。你可以看到,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这个女孩怎么长大、成为别人的妻子、又成为母亲,又是如何分别对待自己的女儿和儿子。 母亲给女孩定下的成绩标准是九十分,少一分,打一下。女孩的哥哥的成绩标准却是八十分。 [为什么哥哥的标准比我低?] [因为你是女生。记住这个道理,在这世上,女生表现九十分,在外人眼里是差不多的。更要紧的是,辑即使你可以表现出九十分,放在心底就好,在男人面前不要太骄傲。一旦你太强硬,压过男人的锋芒,就是自己把日子搞得很难过。]

  女儿后明明是可以保荐去美国读博士的,但听从了母亲的话,嫁人生子,再一次轮回到了当年自己母亲的命运。幸运的是,她终于渐渐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对劲的,有些苦是没必要吃的。那时候她已经四十岁了。

  《天赋》:总是被拿来和姐姐比较。

  《衣柜中的小剧场》:被父母怀疑性取向,不得已交女友当挡箭牌。

  《怪兽都聚在一起了》:母亲造成孩子在校园里被孤立;母亲的控制欲;现代教师的义务与责任 这篇很特别,是从三个口吻来叙述了一个特别叫人心堵的故事。【少年说】【母亲说】【英语老师说】用这种方式能让我们了解,参与到同一场教育活动中的三方是怎样想的。就我个人的视角来看,就是一个有心理障碍的母亲如何把自己的执念加诸在儿子身上,而老师又是如何被动得拉上台一起参与她的个人演出。孩子、老师,都是这个母亲的道具。很难得有这样的作品能够直白又完整得还原这种母亲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

  《高中生的独白》:母亲的得失心很重,孩子的得失心便也变得重了,因为要讨好情绪不稳定的母亲;母亲有一种迷之自信,觉得自己相比其他的家长已经是很民主的家长了。妹妹的报复与不和解。

  《后记:莫失莫忘》:这是作者自己的故事。作者在后记里写到母亲给自己的教育,在自己做了好几年的家庭教师、接触过几十个家庭之后才发觉,自己母亲给自己的教育竟然是非常健康的。而自己的母亲只是个出身贫寒、被迫提早辍学供养弟弟妹妹的人。作者在后记里也说到,在她接触的所有家庭中,父亲都是缺席的,似乎在育儿这件事上默认母亲是专职。作者觉得很遗憾。

  我整体的观感是,除了《后记》还略微带了点希望,其他的部分真的太沉重了。作者并不是抨击原生家庭、父母或者小孩,作者没有用任何评判的语调描写故事,她只是简单而有条理地还原了故事本身,为我们讲清楚一件事如何发生、又为何发生。为什么会有那些难为人的行为?为什么会有那些强迫症一样的行为?你会看到小孩是真的很苦,而父母也不是完全的坏。就像作者在后记里说的那样,她更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无力感。我也是。这才是叫人最难受的地方。

读纪伯伦《论孩子》有感

  智者的伟大,在于他的思想在穿越了百年的时光隧道之后,仍然能够指引后人。纪伯伦,黎巴嫩的一位作家,生于19世纪末期,主要的文学作品创作于20世纪初期,他吸取中西方文化的同时,弘扬并发展了阿拉伯文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前段时间,买了一本他的诗集《先知》,里面涉及人生的多个话题。在拿到书之后,一口气读了六十多页,虽然是囫囵吞枣般地阅读,其中很多内容还没有细细品味,但是,即使是这样地扫读,我仍然不得不对书中的很多思想和内涵,发出由衷的感慨和认同。这种阅读后的感觉,就好像在幽幽空谷中,听到一段天籁般的曲子,深深地与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个音符产生共鸣。其中,尤以《论孩子》,《论婚姻》,《论工作》等,感触最深。

  我是位准妈妈,怀孕以来,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我能给孩子什么?是爱的给予还是物质上的满足?这些,我想小小都不会缺少的。引用毛毛的一句话:你们家小小,一生下来就是六双眼睛注视着。”呵呵,是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么多爱小小的人,会让小小缺少爱的感觉吗?我想不会的。再谈物质方面,我和笨笨虽然无法提供给小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生活条件,但是,给与他/她锦衣足食的生活,我想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除了这些呢,孩子需要的仅仅就是这些吗?

  除了爱和物质方面的满足,我想还有一样最最重要,也是最最花心思的东西,就是教育。是啊,我该怎么教育他/她,我要把他/她教育成什么样子呢?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原则,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该持什么样的原则呢?

  在看了纪伯伦的《论孩子》之后,我想,我的原则已经找到了。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我的父亲,他可能没有读过《论孩子》这首诗,但是,在我十几岁的青春期的时候,我父亲曾经跟我说的一段话,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纪伯伦关于孩子的理念产生如此的共鸣。我父亲曾经用他最直白的语言告诉我:“我不会强迫你按照我的想法和我的意念来做事情,如果我这样做了,我无非是在复制另外一个我而已。你有你的想法,你是独立的。我不想干涉你太多。”

  我将纪伯伦的这首《论孩子》也贴在了我的博客里,很开心的是,我买的这本《先知》是中英文对照的文本,所以,在阅读冰心老人的译作的同时,我们也能欣赏到纪伯伦的原文。

  各位看客,如果这首《论孩子》,也能深深地激起你们心中的共鸣,并对你们产生一定的触动,我会很高兴的。

【《纪伯伦散文诗经典》读后感】

  “这本书,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予我极深的印象。”冰心先生作为曾经为纪伯伦著作作译的文学泰斗,也被它深深折服。这篇长仅二十八章的散文诗犹如甘露润泽了人性世界的每一寸土壤,从出身到死亡,有缔结婚姻,也有结交友谊,不仅包含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探讨严酷无情的法律,涉及享乐而不忘却痛苦,甚至还关注衣食住行……当然,还要回归爱这最易忽略却是最弥足珍贵的上帝恩赐。

  在纪伯伦看来,人生有了爱的滋润才能称得上完美,而能够笑对死亡的人才是死而无憾。真正的“施主”出手并不一定大方,却必然是身处极度困窘之境还能慷慨解囊,人生价值就在于洗去一切耀眼的浮华,而谋求更深刻的内涵。

  在《先知》里,爱的力量被完美诠释,不仅是在开篇,在结尾,而是贯穿始终,维系着做人的方方面面,承载着人性的每一寸空间。爱是汇河入海的清泉,是适时降临的甘露,是暴雨过后的霞光,是绝音妙律的回响。爱是付出,也是回报;是无私的,也是自私的;最高尚,也最平凡;他包容一切,也融入所有。爱是如此高贵,以至于它永远都不会受制于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爱已然超越了人本身,而跃然成为人存在的根本理由和原动力。在爱的面前,人是何等渺小?拥有爱的人,又是何等幸福?

  《先知》无疑给世人点亮了一盏明灯,然而众生之异,使得他们并不会安心沐浴在这柔和的光线下,感受心灵的洗礼。正如纪伯伦所言:“对于来自先知的声音,有人用眼睛听,有人用肚子听,有人用钱袋听,有人则根本不听。”面对这一切,纪伯伦只是微闭双眼,倾耳聆听来自自己心灵的强烈震撼——

  “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爱除了自身别无所取,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奉献你的心,但不要让对方保管。”

  “你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总有一天,你所有的一切将要留于他人。”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

  《先知》中如丝如缕的做人箴言有如纪伯伦思想天空的阵阵微风,轻曳的是他心中的风铃,回响的是智者的声音。

  《沙与沫》篇

  对比《先知》中的直面人生,《沙与沫》就显得较为含蓄,但它句句箴言,字字珠玑,表面凌乱的文辞蕴涵着难以言状的深意。这也是许多读者挚爱《沙与沫》的重要原因。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忘却了季节,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如此抽象的意境,更具有诗的韵味,品味愈久,回味愈浓。

  当然,文中出现更多的还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另附:

  我一直热衷于进行诗歌创作,故选读了《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这本书,我大约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精读。阅读完大诗人纪伯伦的精髓之作,使我无论是对于人生,还是在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怎样用诗歌反映生活、怎样用诗歌礼赞生命,使我在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有了创作新思路。在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创作了我的三首诗歌《孤独》、《守望》和《大海和浪花》,这三首诗,我并没有刻意的为了创作而创作,它们是我这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真实个人解读,如果说这三首诗带有纪伯伦诗歌色彩,那是因为我的创作灵感正好产生于我阅读纪伯伦诗作的过程中,是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时的自然流露。我感觉我抓到了纪伯伦诗歌创作的精髓。

  我认为纪伯伦的诗歌创作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

  2、纪伯伦的诗歌语言酷似音乐,随着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释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

  纪伯伦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语言、思维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

  1、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人类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特点,热衷于揭示生命、生活和人性的本质。

  2、诗歌的形式:或是用人与人对话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称,或是将人的众多欲望拟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个先知的身份将人性的哲学播撒给芸芸众生。

  3、诗歌的语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使哲学与理性蕴含于情境和生活之中,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他的诗歌语言的押韵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了音律美。

  4、诗歌的思维:注重从两面或多面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解读,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思维空间。

  阅读完纪伯伦的诗作,我感觉我这个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阳的光辉,发现了与我一样用哲学和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的知音,我感觉到太阳的光芒更加灿烂,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坚定,向上的力量更加顽强与持久!

  我不想成为纪伯伦,我只想做一个像纪伯伦一样感悟生命的人。

纪伯伦: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zw/1096427.html

上一篇:新天方夜谭读后感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