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唯美的句子 > 手机访问:m.u522.com

关于书法名言名句大全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书法名言名句大全

 

1、取意舍形,无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于形;失其形,意云何哉?明。王履

2、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宋。蔡襄《宋端明殿学士蔡忠公文集》

3、书之心,主张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4、夫字以神情为精魄,神若不如,则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层,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神,心之用也。唐。李世民《指意》

5、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南朝。王僧虔《笔意赞》

6、故之书道玄妙,必资于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于心悟,不可以目取也。清。冯武《笔髓》

7、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馀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8、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东汉。蔡邕《九势》

9、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0、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1、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则轨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唐。张怀灌《书断》

12、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已矣。唐。李世民《指意》

13、成形结字,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翰林粹语》

14、要使笔落纸上,精神能冲其中,气韵目晕于外。似生实熟,圆转流畅,则笔笔有笔,笔笔无痕矣。清。华琳《南宗诀秘》

15、故有笔法而有生动之情,有墨气而有活泼之致。清。丁皋《写真秘诀》

16、盖法高于意则用法,意高于法则用意,用意正其神明于法也。清。刘熙载《艺概》

17、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纸笔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则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矍,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南宋。姜夔《续书谱》

18、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知,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以副毛为皮肤,副若不圆,则字无温润也。唐。李世民《笔法诀》

19、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翰林粹语》

20、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书法名言名句推荐

1、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北宋。欧阳修《试笔》

2、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清。梁谳《学书论》

3、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北宋。黄庭坚《论书》

4、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5、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明。丰坊《学书法》

6、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晋。卫铄《笔阵图》

7、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8、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清。梁谳《学书论》

9、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见。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0、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贴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

11、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北宋。苏轼《论书》

12、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唐。蔡希综《法书论》

13、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声涩。晋。王羲之《笔势论》

14、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其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南宋。姜夔《续书谱》

15、初学条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终及通会,行所无事,得意而忘象。故曰由象识心,象不可着,心不可离。明。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工书,须从师授。必先识试势,乃可加功;功势既明,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踞;拘踞既亡,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采;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唐。张怀灌《玉堂禁经》

17、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宋。袁文

18、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则形称其质,神音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南北朝。范缜《神灭论》

19、神即形也,行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射则神灭也。南北朝。范缜《神灭论》

20、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形不生动,其失则板;生外形似,其失则疏。故求神似于型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明。高廉

书法名言名句大全

1、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专攻近体,可谓数典忘祖矣,焉能卓然以自立哉!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2、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道灵感物,不学说以今方新,学书以古方朴。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3、近世士人多学今书,不学古书,务取媚好,气格全弱,然而以古并之,便觉不及;岂古人心法不传而规模形似,不足以得其妙乎。宋。周行己《浮止集》

4、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清。郑板桥

5、学者贵于慎取,不可遂为古人所欺。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6、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北宋。黄庭坚《论书》

7、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处求同,不似处求似,同于似者皆病也。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8、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勿遒劲,则俗病不除。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南宋。姜夔《续书谱》

9、用力到沉着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似蹊径,自出机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端,然后传神。清。宋曹《书法约言》

10、临摹古人,须食古而化,独自成家。明。李流芳

11、若执着成见,凝滞于胸中,终不能参以活法运用,虽参活法,亦自有一定不易之势。奔放驰骤,不越范围,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则得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2、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清。冯班〈钝吟书要〉

13、可与谈斯道矣!东晋。卫铄《笔阵图》

14、古人有言;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黄庭坚《论书》

15、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六要俱备,方能成家。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16、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初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取其用笔,非规矩形似也。近世每临一家,止摹仿其笔画;至于用意入神,全不领会。要知得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7、故思翁有谬种流传,概行扫却之说,最有功初学。若已入门庭,则当曰:与其过而弃之,毋宁过而存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8、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用笔近日尚有传,结字古法尽矣。变古法须有胜古人处,都不知古人,却言不取古法真是不成书耳。清。冯班《钝吟书要》

19、若分布少明,即思纵巧,运用不熟,便欲标奇,是未学走而先学趋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20、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既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国运用耳。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书法名言名句大全

1、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清。沈宗搴《介学舟画篇》

2、人之于书,形质法度,端厚平和,参互错综,玲珑飞逸,诚能如是,可以语神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3、平和简净,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上为五品,妙品以降。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4、夫质分高下,未必群妙莜当;功有深浅,拒能美善咸尽。明。项穆《书法雅言》

5、就乎一艺,区以类别,杰立特出,可谓之神;运用精美,可谓之妙;离俗不谬,可谓之能。宋。朱文长《续书断》

6、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洽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钩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间之茂密在流贯,形势之错落在奇正。清。笪重光《书筏》

7、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明。项穆《书法雅言》

8、雄浑第一,冲谵第二,纤侬第三,沉着第四,高古第五,典雅第六,洗练第七,劲健第八,欹丽第九,自然第十,豪放第十一,含蓄十二,精神十三,慎密第十四,疏野十五,清奇十六,委曲十七,实境十八,悲慨二十,超诣二十一,飘逸二十二,旷达二十三,流动二十四。唐。司空图《诗品》

9、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古今。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意》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明。董其昌

11、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学要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12、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唐。张怀灌《书断》

13、知有名迹,遍访借观,嘘吸其神韵,长我之识见。而游名山,更觉天然图画,足以开拓心胸,自丘壑内融,众美集腕,便成名笔矣。清。王翌《东庄论画》

14、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遂至妙绝,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宋。朱文长《续书断》

15、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宋。黄庭坚《论书》

16、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唐。韩愈《送高闲士上人序》

17、君授法于陆柬之,尝见公出,担夫争路,而入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后观倡公孙舞西河剑器而得其神,由是笔迹大进。宋。朱文长《续书断》

18、前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也。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9、笔墨间宁有犀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漫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清。王慨

20、盖积虑于中,触物以感之,则通达无方矣,天下之事不心通而强以为之,未有能至焉者也。宋。朱文长《续书断》

书法名言名句大全(最新版)

1、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南书温雅,北书雄健。清。刘熙载《艺概》

2、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迟,故形刻板。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3、唐贤求之筋力轨度,其过也,严而谨矣;宋贤求之意气精神,其过也,纵而肆矣;元贤求性情体态,其过也,温而柔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4、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尚态。清。梁献《学书论》

5、真书入碑板之最先者,在南则有晋宋之小大二爨,在北则有寇谦之华岳,嵩高二通,然皆杂有分书体格。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6、欧书横笔略轻,颜书横笔全轻,柳书横笔重与直同。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险;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笔险。清。梁献《评书贴》

7、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苏之浓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8、米书不可学者过于纵,蔡书不可学者过于拘。清。钱永《书学》

9、晋书神韵潇洒,而流弊则轻散;唐贤娇之以法,整齐严谨,而流弊则拘苦;宋人思脱唐习,造意运笔,纵横有馀,而韵不及晋,法不逮唐。元,明厌宋之放逸,尚慕晋轨,然世代既降,风骨少弱。清。梁献《评书贴》

10、遂良独论所出,其书多法,或效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至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尤者也。宋。朱文长《续书断》

11、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盛。然四家之中,苏酝籍,黄流丽,米峻拔,皆令人敛衽。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

12、书法自晋至于宋凡二变矣,晋尚风韵,唐稍收敛而就规矩,宋则破格书之而毫纵不拘焉。明。周瑛《翠渠摘稿》

13、赵吴兴大近唐人,苏长公天骨俊逸,是晋,宋间规格也。学书者能辨此,方向执笔临摹。否则,纸成堆,笔成家,终落狐禅耳。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4、故观《中兴颂》,则宏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蒙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馀皆可以类考。宋。朱文长《续书断》

15、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酝酿之久,变化纵横,自由成效。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16、十二。理法兼长力求上乘

17、夫理与法兼长,则六法兼备,谓之神品,理与笔各尽所长,亦谓之妙品。若夫理不成理,笔不成笔,亦斯下矣。明。唐志挈《绘事微言》

18、学书之法,考之往言,参之今论,无事再啄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9、故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传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元。夏文彦

20、翰墨中面目各别,而其品有二:元气磅礴,超凡入化,神生画外为上乘。清气浮动,脉正律严,神生画内者次之。皆可卓然成家,名世传世。清。王翌《东庄论画》

书法名言名句大全(热门版)

1、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静而观之,神情欢欣可喜耳。宋。蔡襄《宋端明殿学士蔡忠惠公文集》

2、古人草书,空白少而神远,空白多而神密,俗书反是。清。刘熙载《艺概》

3、草书结体贵偏而得中。偏如上有偏高偏低,下有偏长偏短,两旁有偏争偏让皆是。清。刘熙载《艺概》

4、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形,草又外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识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唐。张怀灌《书议》

5、学篆博览古器真款识中古字,神气散朴,可以助人,亦知象形,指事,会意等未变之妙也。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6、圆劲古澹,则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南宋。姜夔《续书谱》

7、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畅,章务捡而便。唐。孙过庭《书谱》

8、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北宋。赵构《翰墨志》

9、隶书运笔有致,章法严明,学者应平心静气,痛下功夫,一笔不可偷苛。肉浮血露,方能势伟气壮。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10、吾士行曰:隶书人谓宜扁,殊不知妙在不扁。挑拨平硬,如折刀头,方为汉隶。所谓方劲古拙,斩钉截铁备矣。清。梁章钜《学字》

11、八分为富于波磔之字体,汉人八分书,笔锋中出。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12、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之简易。随便适宜,亦有施张,操笔假墨,抵押毫芒。彪焕缧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西晋。成公绥《隶书体》

13、卫恒祖述飞白,而造散隶之书,开张隶体,微露其白,拘述于飞白,潇洒于隶书,处其季孟之间也。

14、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惟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宋。朱文长《续书断》

15、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宋。姜夔《续书谱》

16、十一。精研流派广采众长

17、吾之术以能执笔,多见碑为先务,然后辨其流派,择其精奇,惟吾意之所欲,以时临之。碑临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学问,已可成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18、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随为北派也。

19、南派为钟繇,卫灌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获等以至欧阳询,储遂良。

书法名言名句

1、询师法逸少,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及布坐,至宿其傍,三日及得法,其精如此。宋。朱文长《续书断》

2、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成;天性灵者,百日即知其本。东晋。王羲之《笔势论》

3、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迟笔法在于疾,疾笔法在于迟,逆入倒出,取势加功,诊候调停,偏宜寂静。其于得妙,须在功深,草草求玄,终难得也。唐。张怀灌《论用笔十法》

4、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乎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书学详论》

5、凡事有志竟成。。。。。。。清。梁献《学书论》

6、有天才者或未能精之,有神骨者则其功夫全弃,但有佳处,岂忘存录!唐。李嗣真《书后品》

7、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唐。孙过庭《书谱》

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9、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

10、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11、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12、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14、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15、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16、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7、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8、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1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20、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书法的名言名句推荐

1、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万川会海,成功则一。明。项穆《书法雅言》

2、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画学心法问答》

3、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燥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4、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5、欲其博也先生,与其肆也宁谨,由谨而专,自专而博,规矩通审,志气和平,寝食不安,心手无厌,虽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6、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历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清。冯武《书法正传》

7、学书忌浮论而无实功。爱而不学知不真,学而不笃得不深。清。梁献《学书论》

8、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唐。孙过庭《书谱》

9、惟书法无古无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盖天资高妙,直在古人上也。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清。钱泳《书学》

10、是知书之欲变化也,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著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11、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唐。虞世南《笔髓论》

12、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13、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工夫精熟,久自得之。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4、资分高下,学别浅深。资学兼长,神融笔畅。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资不可少,学乃居先。明。项穆《书法雅言》

15、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北宋。欧阳修《试笔》

16、但能精求,自可意得;思之不已,神将告之;理与道通,必然灵应;有志小学,可不勉欤!古之名手,但能其事,不能言其意。唐。张怀灌《书议》

17、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后有自家之面目。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18、运笔柔则无芒角,执手宽则多缓弱,点掣短则法臃肿,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行慢,拘则乏势,放或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书病如此其众,惟积学渐成者,当求摆脱入究竟三味,此宜有墨池笔冢,终身于是。然书法须得天然,至功力亦不可弃。宋。董炯《广川书跋》

19、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西晋。卫恒《四体书势》

20、学书贵真有得,非徒宗派之高,遂足抹蔑一切也。清。梁献《学书论》

书法的名言名句精选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明。董其昌

2、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学要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清。杨守敬《学书迩言》

3、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唐。张怀灌《书断》

4、知有名迹,遍访借观,嘘吸其神韵,长我之识见。而游名山,更觉天然图画,足以开拓心胸,自丘壑内融,众美集腕,便成名笔矣。清。王翌《东庄论画》

5、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遂至妙绝,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宋。朱文长《续书断》

6、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宋。黄庭坚《论书》

7、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唐。韩愈《送高闲士上人序》

8、君授法于陆柬之,尝见公出,担夫争路,而入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后观倡公孙舞西河剑器而得其神,由是笔迹大进。宋。朱文长《续书断》

9、前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也。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0、笔墨间宁有犀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漫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市俗之气下降矣。清。王慨

11、盖积虑于中,触物以感之,则通达无方矣,天下之事不心通而强以为之,未有能至焉者也。宋。朱文长《续书断》

12、笔墨之事,天资笃,学历深,而胸襟尤要阔大。

13、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人品既殊,识见亦异。有耳鉴,有心鉴。若遇卷初展,邪正得失,何乎何带,明如亲睹,不俟终阅,此谓识书入神,心鉴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14、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搪。张怀灌《书议》

15、十四。莫懈耕耘精益求精

16、学书者,不可视之为易,不可视之为难;易则忽而怠心生,难则畏而止心起矣。明。项穆《书法雅言》

17、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李世民《笔**》

18、故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成,言忘意得,功效兼优,性情归一,而后成书。清。宋曹《书法约言》

19、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墙信手之愧。北宋。赵构《翰墨志》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zw/1052311.html

上一篇:青春路上奋斗优美句子

其他网友都在看:
网友点评
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