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大全 > 手机访问:m.u522.com

描写登山看美景的诗句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求关于登山或风景旅游的诗句

南北朝·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唐·孟郊: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

晋·葛洪: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望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登山远望,方知天外有天。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西湖风景区

特色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

蜀山春晓

特色诗句:

春山艳洽如笑,夏山青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光澹淡欲卧,惟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朱弦

桃源春晓

特色诗句:洞门花雾红成阵,沙麓岩前翠作涡

扬州

特色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昆明植物园

特色诗句:

艳说茶花是省花,初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漓江风光

特色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路南石林风景区

特色诗句:

高山为谷谷为陵,三亿年前海底行;可惜前人文罕记,石林异境晚知名

柯岩风景区

特色诗句: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

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

特色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指北海),兰田日暖玉生烟(指兰田玉

天涯海角

特色诗句: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

希望被您采纳!

10首关于登山的古诗要全程

《登山》许棠

信步上鸟道,不知身忽高。

近空无世界,当楚见波涛。

顶峭松多瘦,崖悬石尽牢。

猕猴呼独散,隔水向人号。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山》李涉

终日昔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登山》袁枚

焚香扫地待诗成,一笑登山依杖行。

爱替青天管闲事,今朝几多白云生。

《望岳》杜甫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李白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登庐山五老峰》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关于登山的优美句子

有关“登山”和“看海”的诗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有关“登山”

唐代诗人李颀有“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山行---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郭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唐·司空图: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唐·张锡: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唐·李白: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元·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2、有关”观海“的诗句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古代登山诗概览

诗人自古爱登山

——古代登山诗概览

大概是诗人“性本爱山丘”的缘故吧,自古以来,诗人都爱登山,登上山峰,赏景、览物之际,总会逸兴遄飞,感慨万端,留下许多优美壮丽的诗篇。

《诗经》时代,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但已出现了完整的登山诗《陟岵》。一位征人“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瞻望母兮”,“瞻望兄兮”。他登上山岭,遥望故乡,怀念起父母兄弟,进而产生联想:就在自己思乡怀亲的时候,家里人也正在惦念他,同情他,嘱咐他,希望他保重,盼望他回家。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深厚,一唱三叹。开启了我国古典登山诗的先河。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历程中,多有登山的描述。如“朝发轫于苍梧兮,夕吾至乎县圃。”“朝吾将济乎白水兮,登阆峰而緤马。”“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兮。”“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离骚》)“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蚖之高巅。”(《悲回风》)这些诗句,通过登山的叙述,刻画出了一个为追求理想而行色匆匆,只争朝夕,不断探索的奋斗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不懈追求的精神和理想破灭的痛苦。

综观古代登山诗,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所有的思想感情,都可以在登山之际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

一写景揽胜

很多登山诗用诗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寒山石径的苍茫景象和山中人家的幽妙风光,吸引得人们暮色降临仍流连忘返。尤其是末句的比喻,点染出令人陶醉的火红一片的枫林霜叶,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一种生气勃勃清新刚健的艺术享受。

又如,梅尧臣的《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收,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这首诗起句写作者回到自然返朴归真的惬意,接着对鲁山景物进行入微的描绘。千姿百态的“好峰”,随着欣赏的角度不同,千变万化;回环往复的“幽径”,若隐若现,让人时行时迷。由于“与野情惬”,不顾山深路远,竟然来到了野兽出没的险境,看到了“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图面。熊笨拙地爬树,震落遍地霜花,群鹿出没于溪水旁,衬托出山林的空旷。在这密林深处,迷路人怎样才能找到人家,走出森林呢?忽然“云外一声鸡”,真是柳暗花明,令人欣喜不已!全诗格调清新,意境幽深,一波三折,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欲行又迷,时而熊生险象,时而鸡传祥音。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活脱脱描绘出一幅野趣天然图。

诗人们在描绘山间美景的时候,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灵气和性情。如王质的《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这首诗,首联用拟人手法:碧空浮云忽聚忽散,是它们在商议天气阴晴的事宜。人们通常所感受到的不测之风云,原来是它们早就商定的变化。把阴晴不定的自然现象写得十分生动。接下来就是阴晴不定的具体描绘。颔联写“阴”,作者以“雨”和“风”来体现。“雨”带荷香,“风”摇萍动,身沾一路细雨,手携两袖清风,令人心旷神怡。刚刚还是雨雾迷蒙,一会儿,雨过雾散。颈联自然转到写“晴”。随着浮云消散,红日当空,使得喜爱晴天的喜鹊欣喜若狂,发出阵阵喧闹。这一“喧”字,既写出了喜鹊的喜悦,也给清幽的山间增添了无限生机。而生性爱水的鸥鸟也趁这日出像调皮的儿童无拘无束地在水平如镜的池塘里尽情嬉戏。一“狎”字,生动地描绘了鸥鸟自由自在的可爱天性。以上两联二十个字,构成一幅幽美的山行图。图中有天象,有人物,有植物,有动物,和谐组合。尾联,看似平淡,其实造意奇特。尽人皆知,山本来就不会说话,诗人却偏要赘言——“山色不言语”。仿佛这山本来是会说话的,只是此时不用说罢了。然而,即使山不说话,也能唤醒沉醉之人。这一拟人,既反衬出山色的明净秀丽,又流露出诗人以山为友,彼此相亲相娱的喜悦心情。

以上诗篇主要描绘的是秀丽山色,清代潘耒《天都峰》给我们展现的则是雄伟壮丽的图景:

黄山百千峰,兹何独称长?

大巧不炫奇,尊严故无双。

中天开帝廷,万灵此朝飨。

肃穆垂冕旒,森严排甲仗。

梯空一万重,拔地九千丈。

烟云升及腰,日月行在掌。

群山自言尊,对之失气象。

譬如见真人,群雄自头抢。

苍苍百里外,孤标已瞻仰。

即之如可亲,攀之莫能上。

石阙望峨峨,天桥瞩朗朗。

载肉无由升,徒然结遐想。

天都峰为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10米,在诸峰中最为雄伟险峻,被目为天神之都,故名天都。要把这天神之都的“形”与“神”展现出来,非大手笔不能为也。潘耒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奇妙的语言把这幅雄伟的画卷次第展开:

作者以设问入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天都峰称长于群峰,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然后便从神之威严和形之奇峻两个方面进行着力描写。写它的“神”主要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它大巧若拙,庄严稳重,它耸立在天的中央,好象是天帝在开设天廷,万神都来这里向天帝朝拜、祝告。群峰森然肃立拱卫着它。它戴着帝皇冠饰,庄重肃静,好象在检阅披甲执兵的仪仗队。而后又运用反衬的手法,写自夸尊贵的群山,面对天都峰,就像群臣拜谒真人(仙人,也可指帝王),顿时失去了庄严的气象,不得不卑躬屈膝,自惭形秽。即使在百里之外,也会领略到它独特的风貌。反衬出天都峰的卓立群峰,威严无比。写它的“形”,主要运用夸张的手法。天都峰拔地而起九万丈,登山的阶梯凌空而上一万重,云烟只能飘升到它的半山腰,而日月的运行也好象是在它的掌中。“九千丈”、“一万重”,何其高峻陡峭!云不过腰,日月在掌,又是何其雄伟壮丽!石阙峨峨,天桥朗朗,即之可亲,攀之莫上。在写完了它的威严之“神”和险峻之“形”之后,作者不由发出无尽的赞叹。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天都峰的礼赞,它生动地描绘了天都峰雄伟奇峻的风姿和压倒群山的磅礴气势,令人遐想景仰不已。

二抒情遣兴

纯粹写景的登山诗是没有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许多登山之作,都是抒情的佳构。

李白与山,似有不解之缘。他攀蜀道,登巫山,坐敬亭,上庐山……,即使在梦中也行游天姥。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抒情杰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该诗作于天宝年间,是作者受到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相传南朝时曾有凤凰集于此山,后筑台,山和台也因之得名。首联写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王朝的兴盛,可是如今,自己登临此地,已是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早已一去不返,只有长江仍然不停地奔流,好象在告诉人们一个哲理——人事易逝,自然永恒。登凤凰台,怀凤凰游,叹凤凰去,“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触一下子被“凤凰”牵出。触景生情,十分自然。“情”既然被触发,就一发难收,于是颔联作者便思接吴晋。三国时的东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曾经是何等的繁华昌盛,可是现在呢?吴国的宫殿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已埋进古墓,一时的繁华和煊赫,都只是过眼云烟。这一联承接上联继续对“人事易逝,自然永恒”的哲理进行论证。既然这样,那么,就不要总是把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还是将目光投向奇瑰的大自然吧!纵目而望,三山仿佛从天而落,若隐若现;白鹭洲将江山一分为二,鹭舞浪飞,使得诗人陶然忘我。但是,诗人又怎能沉溺于自然的美景呢?他被朝廷流放,虽寄情于山水,寄情于诗酒,但怎能逃避残酷的社会现实。尾联用比喻的方法,将“日”比皇帝,将“浮云”比皇帝身边的奸佞小人。皇帝已被奸佞包围,长安已被阴霾笼罩,自己纵是才华横溢,也是报国无门啊!至此,诗人沉痛、悲愤、无奈的复杂感情已溢于言表。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容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该诗为明代民族英雄于谦镇守山西,巡视太行山时所作。一、二句写景。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物——风、日、草、云、山、鸟,勾勒出了太行山一带苍茫寥廓、萧索凄凉的景象。三、四句抒情。尽管自己两鬓霜花,年事已高,但是,为了保卫国家,不辞千里辛劳,纵马再次登上太行山,表现了作者爽朗豪迈的气概。以景物烘托人物,更突显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有的登山诗以遣兴为主,表现出诗人的闲情逸致。如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春山月夜》: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钟鸣处,楼台深翠微。

诗一开头,就写了诗人被春山幽美的景色所陶醉而至夜忘归,那么,山间到底有些什么“胜事”?这里,水中映月,野花飘香。颔联纤丽细巧,饶有情趣,一“掬”一“弄”,亲切活泼。明明掬起的是水,但由于泉水清澈,倒影出晶亮的月光;明明是用手在“弄”花,却满身芬芳,更显出花香的程度。月色让人在视觉上得到欣赏;野花又让人在触觉上得到满足,在嗅觉上得到愉悦。这时,诗人不光是在欣赏美景,而且已经融入自然,怎么会不“夜忘归”呢?颈联没有再去直接写景物,而是写自己的兴致。“无远近”足以表现兴致之高,同时也衬托出“胜事”之多。就在你将要离去的时候,对山间的一草一木又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感情。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晚风送来清脆的钟声,诗人极目南望,层层楼台隐没在一片苍翠的山色之中。尾联又让人在听觉上得到回味。袅袅钟声在山间久久回荡,朦胧月色在花草间默默流泻,诗人早已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三思乡送别

文章开头提到的《陟岵》是我所读到的最早的登山思乡怀人之作。游子登山,极目远望,最容易牵动思乡怀人的情思。如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鬓不变?

这首诗写作者出守宣城,路过三山所见的美丽景色和回望建康城所引起的乡思深情。诗开头两句化用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和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的眷恋京师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登上三山回望京邑的依恋之情,委婉而有韵味。接着写望中所见:参差错落的皇宫屋脊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其实也是进一步表达对京邑的依恋。以下四句,继续写望中景色。“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名句,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晚霞比作美丽的彩绸,而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则如一条白绢在微微飘动。傍晚,飞鸟归林,唧唧喳喳叫过不休,飞落、覆盖在充满春意的沙洲上,而各色各样的鲜花布满了散发着芬芳气息的原野。这些景物描写,动静结合,清新明丽,如诗如画。第九句起,作者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向咏怀。景物虽好,但不是久留之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京邑,并且将长久地留在外地,这怎么不让人回忆起与朋友亲人欢乐的宴集。尤其是想起归期难卜,更是泪流如霰。诗写到这里,由望京而望乡,对京邑的留恋也进一步扩展到对故乡的怀念,并在最后用一反问句——“谁能鬓不变?”结束全诗,突出悲伤之极。全诗有化用古诗以增恋意,有乐景写哀以衬愁怀,有欢宴难再归期难卜以促悲伤,堪称典范的登山怀乡之作。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的《山中》,作于诗人漫游蜀中时期。作者把久滞他乡的惆怅,用长江也为之悲伤来表达,造语奇特。长江已悲,人何以堪。于是万里游子动了归思。何况正值秋风劲吹,落叶归根的时候呢?诗歌虽短,语言形象,意境开阔,思绪无穷。

重九登高是古人的习俗,这一天,大家相邀,插茱萸,饮菊花酒,诗人尤甚,他们往往在登临之际怀念家乡和亲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这是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作者在重九登上玄武山,遥望乡关,风烟弥漫,一片苍茫,使人联想到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景。游子飘零他乡,凄苦和寂寞也如同这漫积的风烟,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尽管在这一天也能与人共饮菊花酒,但这毕竟是在他乡,而不能与亲人同饮。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惆怅。正在这思念亲人的时候,随着一声悲鸣,循声望去,高空一只鸿雁正往南飞去。“我”不正是一只迁徙的孤鸿吗?

有的登山诗写友人的离别,如侯方域的《燕子矶送次尾》:

不尽登临地,依然燕子矶。

波心悬帝阙,帆影动江晖。

击楫乘风志,行吟纫芰衣。

相依分手处,转恐再游稀。

燕子矶在今南京东北部,屹立于长江岸边,三面悬绝,矶头突起,宛如飞燕,故名。次尾,即吴应箕,是作者的好朋友。该诗作于甲申(1

644、年,这一年,清兵入侵北京,明福王即位南京。当时,马士英、阮大铖得势,将逮捕反对阉党的士人,侯方域,吴次尾均在其列。这首诗就是送吴次尾从燕子矶启行避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别,当是别有感触。首联“依然”二字,突出了“燕子矶”对于二人具有特殊的意义。颔联写俯视江中之景:江波中悬映着宫殿的倒影,帆影在江上的月光中摇晃。多带几分恋意。颈联用典:“击楫”指东晋祖逖渡江北伐,在中流击楫,发誓要澄清中原的故事。“乘风志”,指南朝宋代宗悫少年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行吟纫芰衣”化用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诗意。以上用典,表示要学习祖逖的恢复中原,宗悫的胸怀大志,屈原的坚贞不屈。尾联写分手的依依不舍,更兼对朋友分手后的前途担忧,感情真挚,顿时使人黯然神伤。

四怀古伤今

很多山上,曾留下过古人的遗迹,发生过感人的故事,或留下过优美的传说,这些都令后人心向往之。人们,尤其是诗人,登上山来,往往思接千载,而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容易因怀古而感时伤今。如陈子昂《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尤悲堕泪碣,尚思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躇。

岘山,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东,又名岘首山。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樊时常来这里饮酒赋诗。山上有为纪念羊祜所建的羊祜碑。传说,当时看到石碑的人,因思念羊祜而落泪,故称之“堕泪碑”。陈子昂登岘山自然要去拜谒羊祜碑,并且产生悲伤的感情。登上岘山览襄阳旧都,又很自然思念起诸葛亮来了。诸葛亮(卧龙)早年曾隐居襄阳之西的隆中。然而,“贤圣几凋枯”,曾在这里生活过,有功于国家的羊祜和诸葛亮现在都那里去了呢?就连景物也是这样死气沉沉:远处荒野中的树木,被苍茫的烟雾隔断了,渡口旁的楼台也在暮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有谁知道我这远离家乡的游子,在怀古之际所产生的忧愁和伤感呢?作者陈子昂二十四岁中进士,做过右拾遗,曾随军到过西北边塞和东征契丹,他正直敢言,主张除害去暴,遭到权贵忌恨,后被诬陷而死。这首诗估计写于被迫害时期。在缅怀羊祜、诸葛亮的功绩之际,顿生“踌躇”,这“踌躇”是怀才不遇的忧伤,是遭遇不幸的悲愤。全诗充满着抑郁苍凉的情调。孟浩然也有一首《与诸君登岘山》诗,诗末云:“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作者由羊祜的业绩联系到自己报效无门的遭遇,不禁慨然泪下,与陈诗有异曲同工之效。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的《雁门关》在描绘了雁门山险峻的形势之后写道:

抗迹怀古人,千载多豪贤。

郅都守长城,烽火静居延。

刘琨发广莫,吟啸《扶风篇》。

时来英雄奋,事去陵谷迁。

古人不可期,劳歌为谁宣?

嗷嗷中泽鸿,聆我慷慨言。

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的雁门山上,两山夹峙,形势雄险,为古长城重要关塞之一。郅都,人名,汉武帝时曾为雁门太守,匈奴不敢来犯。刘琨,晋人,曾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镇守山西一带,对安定北方,保卫王室起了一定作用,后为鲜卑人段匹磾所害。永嘉元年,刘琨受任为并州刺使,从洛阳广莫门出发到山西晋阳,路上作《扶风歌》明其志。作者登上雁门关不由得怀念起古代守边的名将,然而“时来英雄奋,事去陵谷迁”的历史、人事和自然的变化更是无常的,于是在怀古之后又产生了明清易代、陵谷变迁的兴亡之感。又如明代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从来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来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金陵,南京古称。雨花台,在南京城堡南,三国东吴称石子岗,玛瑙岗等。相传南朝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故得名。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这首诗,分为写景、怀古、感今三个部分。前八句,写京陵山河的壮丽。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环顾,京陵山川地貌尽收眼底:长江与群山奔腾东去,而钟山独如巨龙乘风破浪逆流而上,水行山势,山逆水行,争奇斗险,各不相让,是何等壮观!难怪惹得秦皇埋金以镇之。“佳气葱葱至今王”(“王”通“旺”),暗指朱元璋做皇帝并定都金陵。中间十五句,发思古之幽情。“我怀郁塞何由开?”以一设问引起“酒酣走上城南台”的登山之念。登上山来,遂生“苍茫万古意”,接着进入怀古。又用一设问“武骑千群谁敢渡?”引出“黄旗入洛”“铁锁横江”两桩历史故事。史载三国时吴主孙皓听信刁玄“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阳之君手”的谣言,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便携带王室宫女等数千人前往洛阳。太康元年(

280、,晋兵伐吴,孙皓投降,举家被迫西迁洛阳。太康六年,西晋大将王濬从所获吴间谍中得知设防情况,用木筏扫除铁锥,纵火烧断铁索,沿江而下,终于灭吴。这两个典故说明,黄旗入洛并不吉祥,铁索横江也不牢固,长江是可以渡过的,石头城是可以攻破的。正因为如此金陵才出现“前三国、后六朝”的历史更替。金陵六易其主,最后都失败了——“草生宫阙何萧萧!”他们为什么总是失败呢?作者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一语道破:六朝的开国英雄们,一心致力于割据,目光短浅,不事统一大业,最终将多次血战所取得的胜利空付东流。正因为这个原因,最后四句,作者很自然地把思绪拉回到感今——歌颂新朝盛事。“圣人”指朱元璋,他是安徽人,故曰“起南国”,他领导农民起义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明王朝。祸乱初平,结束了战争,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作者由古时的战乱想到今天不用长江作为界限的“四海为家”,感到由衷的欣慰。

五明理言志

许多登山诗,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感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谢灵运在《登石门最高顶》中写道:“沉冥岂别理,守道不自携。”“常居以待终,处顺故安排。”前两句说,精神处在静默状态,就没有别的杂念;遵守道德规范,自然会思虑专一。“常居以待终”引自《列子?天瑞》,孔子见荣启期于泰山,问道“先生何乐也?”他回答说:“……贫者士之常,死者民之终,常居以待终,何不乐也。”后两句说的是,把生死富贵看得平淡,自然就没有烦恼,一切都要顺从自然的安排。这些富有哲理的话,对于人们的修身养性很有裨益。再如孟郊的《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生石上。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其中“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说因为山中人刚正劲健,心气和平,险路也不觉险了。作者由山及人,既歌颂了那些朴实纯真的山民,同时也体味出了只要以平常之心以正直之心去对待生活,那么,即使遭遇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也会如履平地的人生哲理。难怪作者在诗末发出了“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的感叹。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描写庐山峰峦叠嶂,变化多姿的景色,形象地阐明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李商隐《乐游原》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古原的晚景,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一生沉沦,年华迟暮的感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对于濒临崩溃的晚唐帝国的一曲挽歌。

很多诗人借登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如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凯旋时登上碣石山所作的一首诗。前八句写登山观海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场面何其壮观!接着四句,发挥想象,写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壮阔气势,颇具“吞吐宇宙气象”(沈德潜赞语)。然而,这首看似纯粹写景的诗,实则是利用写景来述志。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生于世积乱离的东汉末年,有志统一天下,救民于水火。这次北征乌桓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正可以乘胜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宏愿。他伫立碣石之巅,面对苍茫大海,怎能不心潮激荡,浮想联翩呢?于是诗人以大海作比,抒发自己包容宇宙的情怀和统一中国的壮志。全诗悲凉慷慨,气魄雄豪。再如刘禹锡《九华山歌》,虽通篇写景,但透过“迥秀常在无人境,”“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等诗句,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不平之气和不屈之志。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和以诗讥讽权贵,几度被贬达二十多年之久。作者借登山来抒愤言志,叹惜良才被埋没,远大的抱负不能在人间施展。

民族英雄戚继光《盘山绝顶》写得豪气纵横:

霜角一声草木衰,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石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盘山,在今河北省蓟县西北,山峰陡峭,形势雄峻,为明代边防要地。这首诗前四句,写盘山绝顶所见的蓟北秋景。抓住军营生活和蓟北秋景的特点,格调高亢,苍劲有力。后四句抒情:只要我们能守住边疆,防止敌侮,即使老死边地,又有何妨?决心要坚守边防,建立功业,使自己的姓名和李靖一起刻在盘山之上。意气豪迈,充分表现了作者誓志戍边的爱国主义思想。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家喻户晓、掷地有声的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的《嵩山》诗正表达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匡时济世的志向:

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邻。

石开曾出启,岳降再生申。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馨。

岂知巢许窟,多有济时人。

诗先写嵩山的高峻,再引述石裂生启和岳降申伯的神话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时,为打通轘辕山,曾变成一只熊,他的妻子塗山氏因此羞愧而去,至嵩山下化为石人,石裂而生启,即夏侯启,后来继承了禹的王位,做了夏代君主。《诗经?嵩山》云:“唯岳降神,生甫及申。”甫:甫侯;申:申伯;都是周室卿士。引用神话传说,目的是渲染嵩山的神秘气氛,同时,表达作者希望有济世之才出现的愿望。最后以肯定的语气指出:在这深山密林之中,在巢父、许由曾经隐居过的地方,常有匡世之才隐居在那里,只是没有人去起用他们罢了。

六寻仙求隐

古代许多诗人,或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不幸和磨难,为求解脱而逃避现实,产生隐居思想;或因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而向往仙界。名山之上,往往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于是,到山中寻仙求隐就成了一些诗人的追求和向往。伟大诗人李白就写了不少这样的作品。他在《登峨眉山》最后写道:“倘逢骑羊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携手凌白日。”《游太山》写他“登高望蓬瀛”,居然“玉女(仙女)四五人,飘飘下九垓(九重天)。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而我“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最后发出“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的感叹。李白还有一些想象中的登山之作,如《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是一首游仙访道诗。莲花山是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诗一开头点出想象登临的地方,登上莲花峰,远远地看见神女明星,她踏着清风,迈着云步,纤手秉着荷花,身着彩虹般的衣裳,飘然而来,多么素洁的形象!他邀我同登云台峰,去拜谒道性高深的仙道——卫叔卿。于是我恍恍惚惚身不由己地跟随卫仙人,骑着鸿雁飞到天上遨游。可是,就在诗人忘乎所以的时候,忽然下视洛阳,见到“安史之乱”惨不忍睹的状况,引发了对祖国命运与人民生活的极大关注和对挑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的厌恶和憎恨。诗写登山游仙,但又与一般的游仙诗不同。前面写求仙访道,有意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意念。而后笔锋一转,展现残酷的战争画面,构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忧国忧民的主题,也反映了诗人“济苍生”和“访仙道”的矛盾心理。他的另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写想象中的登山求仙,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出仙山神界的奇丽景象,以寄托政治上失意,精神上的愁苦和愤恨。

王维一生以李林甫取代张九龄执政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积极进取,昂扬奋发。后期则消极退避,在终南、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终南山》就是他隐居时的作品,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写了终南之高——向山下看,白云缭绕,连成一片;向高处望,笼罩着青青的雾霭,进入其中,又见若有若无。还写了终南之大——一峰之隔往往属于不同的分野,同一时间内,各山谷间的阴晴也有所不同。这正是隐居的好地方。结尾两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得画面清新,有生活情趣,且意境幽邃,表现出诗人对幽居生活的向往。

唐代的另一位诗人郑世翼的《登北氓还望京洛》,在描写了“步登北氓坂,踟躇聊写望”所见的洛阳帝王宫室的壮观和巨大的防务以及官场的喧嚣之后写道:“伊余孤且直,生平独沦丧。山幽有桂丛,何为坐惆怅。”“山幽有桂丛”,引自汉刘安《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后以“桂丛”喻指隐居之所。这里表明了作者纵然落泊而不得志,宁愿隐居起来,也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他的另一首《巫山高》写道: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写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耸云天,陡如刀削,朝云暮雨,山路险绝仅通飞鸟,深谷幽森猿啼惊心。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却有隐士(幽栖客)居住。为此,诗人骤然将游赏山林的兴致停留下来,对隐居产生了向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诗人在登山时往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感慨万千。他们所留下的登山诗,或写景揽胜,或抒情遣兴,或思乡送别,或怀古感今,或明理言志,或寻仙求隐……真是仪态万方,美不胜收。仔细品读古代优秀的登山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好自然的无穷魅力,又可以领悟到人生社会的哲理真谛,还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真是不亦乐乎!

描写登山的诗句

【-诗】

爬山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到山顶,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生活也同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山励志诗词,来看看吧。

登山望远的励志诗句

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3、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4、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7、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8、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10、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11、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12、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13、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16、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17、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18、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19、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1、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2、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23、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24、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登山励志句子

1、人们边登,边闹,全当是玩耍,可是登着登着,声音就静了下来,有的人就蹲在地上,歇息,有的人撑不住,就退了下去。

2、停下来歇歇脚,拭拭汗,一抬头,啊,湛蓝的天空下,那根直插云霄的电视发射针已近在咫尺了,加油!

3、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猫蹿狗闪,兔滚鹰翻,猴上树,虎登山,蟒翻身,龙探爪。

5、经过半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山顶。山上风光真美啊!山下的房子成了方糖,岷江河变成了一条飘带,这时我才领略到一览众山的雄伟

6、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7、会当临绝顶,一峦众山小。

8、好一幅浓墨重彩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而我此时就身置其中,临风而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便油然而生。离地才十来米,感觉呼吸不再那么从容,身上已经汗出如浆了,坚持着再行不到五十个台阶,两人已经同时坐在台阶上。

9、到了半山腰坐着就希望再也不要起来了。下去的时候真希望能一下子滚到山脚下……就这样疲惫。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不久就感觉到了自己体力有些不支,于是我们在攀登的时候总是不断的休息。一路之上,谈天说地,博古论长,我们边赏美景边感受名山文化。但见“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千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更见得“四壁群山居上邱,白云依我欲何求。瑶池硕果余盘盏,鹫岭玄机遍陇畴”。如此意境,怎奈得文人诗话多。山路之上,小伙子们身带饮食之类,姑娘们个个身着运动装,年轻人的朝气初显不服输的劲头,互相加油,虽然汗流浃背,娇喘吁吁。

14、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刘墉《方向》

15、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是真高敞处,别有大乾坤”,“更倚天门看城市,茫茫平地皆云烟”,的确,身居高处,天高云淡自是一番好滋味。虽居山下,朋友却不怎么爬山,不知是因年龄的的增长还是生活的重担,一旦登上高峰,他更是感慨:高处自有风景在,人生本是多尘埃。若是万般随它去,何愁风云不变天。

[描写登山看美景的诗词]登山拍美景的前期准备

关于「登山」的诗词(77首)

梵宫香阁攀霞上,天柱孤峰指掌看。汉主马踪成蔓草,法王身相示空棺。云扶踊塔青霄庳,松荫禅庭白日寒。不见。。。

[唐]独孤及

描写爬山的古诗词

【-诗词】

游山玩水是古人的娱乐方式,他们呀把自己的情况寄托于山水之间,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描写爬山的古诗词吧!

一、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二、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李白《山人劝酒》

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四、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九、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十、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十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十二、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十三、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十四、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

十五、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十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十七、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十八、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十九、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二十、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二十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二十二、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二十三、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二十四、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二十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二十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二十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二十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二十九、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三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三十一、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三十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三十三、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三十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三十五、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元好问《台山杂咏》

三十六、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三十七、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三十八、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三十九、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四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四十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四十二、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四十三、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四十四、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四十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四十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四十七、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吴文英《点绛唇·越山见梅》

四十八、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四十九、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五十、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五十一、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五十二、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五十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十四、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

五十五、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十六、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十七、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五十八、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十九、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六十、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六十一、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六十二、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描写爬山的古诗词

描写秋日登山景色的诗句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juzi/1116810/

上一篇:两句话介绍自己的梦想

其他网友都在看:
网友点评
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