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大全 > 手机访问:m.u522.com

形容女儿不听话的句子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子女不听话的句子

亲你好

1、有时间发表感慨,不如多花点心思教育

2、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把他教育好,要不生了也白生

3、好孩子是从小教育出来的,面对坏习惯不妨小小惩罚一下,让他知道害怕

孩子叛逆不听话教你一句话搞定他!

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

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昨儿,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不过天冷,得多穿件衣服。结果孩子死活不穿。我最后告诉她,如果你不穿衣服,咱们就出不来门了。这孩子脾气倔的,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我一生气就没理她。等她哭够了,天也不早了,结果门愣是没出去。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手捧衣服对孩子说:“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穿衣服!”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好!”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些,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回答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天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因为外面天冷。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觉得是这么回事。

所以,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譬如不少妈妈爱说的:“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出去玩儿之类”、“你如果不把饭吃饭,我就不给你吃零食了”。这种句式,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而且总是负性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

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一位朋友家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告诉我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带儿子看电影,儿子指着男主角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电影里的人物角色,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区分。于是我这朋友就告诉儿子,这个人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他儿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没过多一会儿,儿子又开始问:那现在,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父亲才回过神来。于是,换了个方式,很干脆地告诉儿子:他是好人。他儿子这才长舒一口气,满意了。对孩子来说,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既不好又不坏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这就是孩子们的逻辑。

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喜欢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就是源于他们这个时候惯于单行线的思维模式。

为此,面对孩子含糊其辞是绝对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说“不好说”、“都挺好”“你可以这样一点点那样一些”之类的话,孩子无法听懂。所以,能够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说的东西,就用黑白去说。不能的,就不说。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是非观。

叛逆期的孩子尤其不爱听废话

1-3岁,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个坎。此时,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期并不是说孩子就是在胡闹。孩子有孩子的坚持。只有在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时,才会变得比较固执。

1岁以前孩子没有语言能力,父母反而可以多说,也可以讲道理,语气温暖平和,孩子反而能够听懂,感觉到父母在传达着什么。而面对1-3岁的孩子,父母说话则要注意,必须要简洁明了。

尽量少说:“我们现在出门好不好?”“你把鞋子穿上好不好”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句子多只会得到孩子挑衅的、否定的回答。此时父母说话的原则:少说不,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不要和孩子废话。比如,不要反复啰嗦说:“你不能把鞋子放在这里那里”,“你别把鞋子放在床上!”合适的说法是:“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也可以放在鞋架上。”

其次,要少进行道德说教。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适用,此时孩子犯错误也并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如果父母拿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必然会引来亲子之间的又一场战争。

凡事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活在梦里,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跨不过去的一步。此时,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管再离谱,再不可思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当然,尽管孩子不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就必须介入,通过规则设立以及恰当引导,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少一部分孩子(大概10%)由于天生的气质类型,会比较难养,脾气会比较暴躁,40%的孩子其实都属于易养型,剩余为中间部分。更多时候是父母自己脾气不好,缺乏方法,却还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父母首先没有接纳自己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耳朵对孩子“关闭”掉,就更加谈不上良好沟通。

听不听话,先是孩子自己的事儿;立规矩前,先让孩子知道

孩子3岁之后开始共情,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我的有可能不一样,这就给了他们理由要去和人沟通。而且,3岁以后,孩子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也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呵护孩子社会化的最初尝试。

我们常见这样一幕: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要买这个买那个,然后父母就会和孩子上演一幕意志力的抗战。最后当然是父母赢了,并且对孩子冠之“无理取闹”。

其实这是可以避免的。父母可以在进商场之前,就和孩子约好:今天你可以买一件东西,咱们说好了,只买一件。如果父母不提前说,孩子可不知道父母的想法只是:带我随便逛下,不打算给我买任何东西。相反,孩子的内心可是充满了期待呢。最后,父母觉得孩子胡闹、不乖、不听话。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兴许孩子还会觉得父母不好沟通、不好说话。

另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跟孩子沟通。别看孩子小,一岁以内的孩子就已经有各种情绪了;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记仇”;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撒谎”,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要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去看待。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相关阅读

《应怎样帮宝宝度过四大叛逆期?》

《宝宝3岁时反抗有理!》

《任性宝宝要怎么教育?》

孩子不听话?教你一句话搞定他!

原标题:孩子不听话?教你一句话搞定他!

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

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昨儿,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不过天冷,得多穿件衣服。结果孩子死活不穿。我最后告诉她,如果你不穿衣服,咱们就出不来门了。这孩子脾气倔的,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我一生气就没理她。等她哭够了,天也不早了,结果门愣是没出去。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手捧衣服对孩子说:“我们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穿衣服!”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好!”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等到大一些,会有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他的思维,仍然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回答出来。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天冷了,所以要多穿衣服才能出门。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因为外面天冷。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觉得是这么回事。

所以,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一位朋友家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告诉我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他带儿子看电影,儿子指着男主角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可是电影里的人物角色,没有那么明显的好坏区分。于是我这朋友就告诉儿子,这个人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他儿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没过多一会儿,儿子又开始问:那现在,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父亲才回过神来。于是,换了个方式,很干脆地告诉儿子:他是好人。他儿子这才长舒一口气,满意了。对孩子来说,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既不好又不坏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这就是孩子们的逻辑。

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喜欢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就是源于他们这个时候惯于单行线的思维模式。

为此,面对孩子含糊其辞是绝对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说“不好说”、“都挺好”“你可以这样一点点那样一些”之类的话,孩子无法听懂。所以,能够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说的东西,就用黑白去说。不能的,就不说。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是非观。

叛逆期的孩子尤其不爱听废话

1-3岁,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个坎。此时,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叛逆期并不是说孩子就是在胡闹。孩子有孩子的坚持。只有在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引起父母的注意时,才会变得比较固执。

1岁以前孩子没有语言能力,父母反而可以多说,也可以讲道理,语气温暖平和,孩子反而能够听懂,感觉到父母在传达着什么。而面对1-3岁的孩子,父母说话则要注意,必须要简洁明了。

尽量少说:“我们现在出门好不好?”“你把鞋子穿上好不好”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句子多只会得到孩子挑衅的、否定的回答。此时父母说话的原则:少说不,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不要和孩子废话。比如,不要反复啰嗦说:“你不能把鞋子放在这里那里”,“你别把鞋子放在床上!”合适的说法是:“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也可以放在鞋架上。”

凡事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活在梦里,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跨不过去的一步。此时,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管再离谱,再不可思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尽管孩子不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就必须介入,通过规则设立以及恰当引导,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听不听话,先是孩子自己的事儿;立规矩前,先让孩子知道

孩子3岁之后开始共情,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我的有可能不一样,这就给了他们理由要去和人沟通。而且,3岁以后,孩子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也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呵护孩子社会化的最初尝试。

我们常见这样一幕: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要买这个买那个,然后父母就会和孩子上演一幕意志力的抗战。最后当然是父母赢了,并且对孩子冠之“无理取闹”。

其实这是可以避免的。父母可以在进商场之前,就和孩子约好:今天你可以买一件东西,咱们说好了,只买一件。如果父母不提前说,孩子可不知道父母的想法只是:带我随便逛下,不打算给我买任何东西。相反,孩子的内心可是充满了期待呢。最后,父母觉得孩子胡闹、不乖、不听话。大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兴许孩子还会觉得父母不好沟通、不好说话。

另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们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机会跟孩子沟通。别看孩子小,一岁以内的孩子就已经有各种情绪了;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记仇”;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撒谎”,甚至还会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要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去看待。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尊重。

孩子不听话,你会处理了吗?

更多更全的关于母婴安全,健康;幼儿教育,亲子等方面的信息,请关注:母婴健康俱乐部,微信号:muying-club(长按复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感叹孩子不听话句子

1、内心一团火、不听话的孩子看着真招人烦

2、工作不开心、家长不配合、小孩不听话、领导不理解、烦!

3、是真的不喜欢小孩子,真心不喜欢。长的好看还乖的还能忍,有些不好看又不听话还一天到晚烦你的,真的无敌超级不喜欢。

4、无比失落今天,希望今天是最糟糕的。感觉好无力,看着孩子好烦,尤其不听话的时候

5、真的快要得抑郁症了,孩子不听话,工作不顺利!深呼吸…,调整好的心态。

6、无论多烦多累,真的要耐心教孩子。她是我的镜子,我的表现不好,她看起来也很不听话。但一旦我理顺了气,好好和她沟通,她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天使宝宝”嘛。困难人人都有,但都得坚持度过。

7、最近真是烦烦烦,上个月的工资到现在还没给我。孩子又不听话还感冒了。真是累

8、心里好烦好烦为什么俺家的孩子那么不听话,简直是为他操碎了心可是他还是学不会珍惜

9、不管是高铁还是飞机,后面有小孩子不听话乱蹬乱踢的是真烦

10、孩子在家,总是不听话,心累,烦!孩子不在家,心里空落落!

11、烦,孩子不听话,工作不顺心,我要出去走走。

12、一肚子火,烦死了,孩子真不听话,有这种老人,怎么教育好孩子。

13、在公共场合打电话大声吵架的,熊孩子不听话一直闹的,挡路的,都!很!烦!

14、太多时候拿酒来安慰自己,孩子学习不自觉,老婆不懂事,女儿不听话,自己工资待遇一般。

15、孩子们不听话被气工作做不好被批复习复不好各种烦家里各种叨逼反正我什么都不是就对了我需要正能量!我需要正能量!

16、最近真的碰到好多熊孩子贼烦各种不听话

17、孩子不听话起来真是又烦又累啊

18、非常发愁啊,小孩子对他不严厉吧,他太不听话。对他太严厉吧,又怕他长大性格懦弱。

19、又到了焦虑期,各种烦各种想骂人,熊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真怕哪天忍不住

20、有点烦,上班,带小孩,忙不完的家务,改不完的作业,不听话的孩子。

一句话搞定不听话的孩子,80%父母看了恍然大悟

比如孩子把一杯果汁碰倒了,我们看到后,我们一般会生气地说:“你看你,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可是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比如这样来说:“

看,果汁洒了,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既然是了孩子惹出的问题,就让孩子去想出办法来解决。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这时你可以用描述的语句说出来:“看,果汗洒了,去拿块抹布,拿拖把来。”

描述性语言是客观的,冷静的,不带父母的不良情绪,也没有强烈不满和攻击性的字眼,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哦。

●用拟人化语言代替指责和命令

孩子不听话导致内心伤感句子

2、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把他教育好,要不生了也白生

3、好孩子是从小教育出来的,面对坏习惯不妨小小惩罚一下,让他知道害怕

糖糖chc

一句话搞定不听话的孩子,80%父母看后恍然大悟!7岁前尤其如此

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

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家孩子说话了。昨儿,我说该出门找小朋友玩儿了,不过还有太阳,得戴一顶遮阳的帽子。结果孩子死活不戴。

我最后告诉她,如果你不戴帽子,咱们就出不来门了。这孩子脾气倔的,最后闹到在地上打滚起来。

我一生气就没理她。等她哭够了,天也不早了,结果门愣是没出去。

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家庭都存在。可是,孩子的很多哭闹,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拿着帽子对孩子说:“我们要戴上帽子,外面太阳大!”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不要戴帽子!”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戴上帽子,我们就可以出发了!”孩子往往会爽快地回答道:“好!”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分呢?原因在使用了不同的沟通技巧。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所谓不可逆,比如你问孩子“你的姐姐是谁”,他能回答出来。

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他就无法倒推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反差效果。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因为太阳晒,所以要戴帽子才能出门。

可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戴帽子,是因为外面太热。

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戴帽子,我们就出门。如此,孩子自动地从前往后这么梳理,觉得是这么回事。

所以,父母多用“一……就”的句式,可以引导孩子明白事件的逻辑顺序,孩子也会更易理解和听话。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因为这些句子要么孩子听不懂,要么孩子有被威胁的感觉,都无法起到好的沟通效果。

尤其不要用“你如果不,我就不”。譬如不少妈妈爱说的:“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出去玩儿”“你如果不把饭吃饭,我就不给你吃零食了”。

这种句式,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的不畅,而且总是负面的说辞,就像是在威胁孩子,反而会造成孩子更想去挑战妈妈设定的规矩。

搞定孩子,沟通技巧速get

是的,对待这些思维不可逆、非黑即白的孩子说话真的不能简单粗暴,有时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说话的态度,就能让他轻易接受你的建议,所以说想要他配合你,还真的掌握一些技巧呢!

●用描述性语言代替简单的批评

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可以避免互相指责和埋怨。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上面。

比如孩子把一杯果汁碰倒了,我们看到后,一般会生气地说:“你看你,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可是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比如这样来说:“看,果汁洒了,我们现在需要什么?”

既然是了孩子惹出的问题,就让孩子去想出办法来解决。

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这时你可以用描述的语句说出来:“看,果汗洒了,去拿块抹布来擦干净哦。”

描述性语言是客观的,冷静的,不带父母的不良情绪,也没有强烈不满和攻击性的字眼,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用拟人化语言代替指责和命令

又比如孩子每次在你规定的时间里看完了动画片,却忘了自己把电视关了,父母一般会要求孩子立即去做没做好的事。“你看你,又忘记关电视了,这么不长记性,快去把它关上!”

父母如果太凶,有的孩子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去做该做的事。可是,如果你换一种拟人化的说法看看效果,

比如你这样说:“呀,谁还在电视里没休息呢,电视里的人一定讲累了,玩累了,他们也要睡觉了。”

孩子一听,一般会笑嘻嘻地跑回去,关电视,让里面的人睡觉了。

是的,对小朋友来说,拟人化的语言容易被孩子接受,因为它很形象,能激发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回到童话世界。因为童话是孩子喜欢的。

这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会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感受。如果父母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化的语言让孩子做事,孩子会觉得很有趣,也愿意听从大人指令配合完成事情。

●用善意提示代替愤怒的警告

用善意的提示而不是警告责骂会让孩子感到你的耐心,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从而比较愿意配合你做事。孩子喝完酸奶,直接把盒子扔到地上了,可能父母看到这个场景一定会很生气地警告他:“告诉你多少次了,东西要扔垃圾桶!你以后别喝酸奶了。”这样的说教效果不大,因为你也不可能再不让他喝酸奶了,一旦再给他喝,等于你说话不算数,没了威信。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可以对孩子简单地提示:“这么干净的地板,你把酸奶盒子到处乱扔,是很难看的,妈妈又要重新打扫,不小心踩到还会让人滑倒。酸奶盒子的家在垃圾桶里。”

退一步说,如果孩子无动于衷,那你可以把扫把递到他手里,让他扫干净。简单的提示让孩子明白他所做的事情错在哪里,给他人带来什么害处。由此而督促孩子自觉改正它。

●说出自己的感受代替简单粗暴的拒绝

孩子做错了事,父母生气、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们光顾生气,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你在生气时,只会指责他行为的错误,他不一定知道自己的错误会给他人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因此你可以说出你对这事的感觉,让孩子来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

比如你上了一天班回来,非常累。

孩子偏要这个时候给他读故事。你会不会脱口而出:“你真烦人呀,一边去,能不能不烦我呀!”

其实,这个时候你何不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妈妈今天上班非常累了,腰也痛,脚也酸,能不能改天讲呢。我知道你一定会体谅妈妈的。”这样和孩子交流可以教会孩子去体会他人的心情、感受,从而变得通情达理不是吗?

你跟孩子沟通过程中最常遇到什么问题?

孩子不听话,有什么诗句形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千万别动手打孩子,孩子不听话有这五句话就够了,别伤了孩子!

原标题:千万别动手打孩子,孩子不听话有这五句话就够了,别伤了孩子!

亲爱的宝爸宝妈们,当孩子犯了错误,你是不是很伤脑筋?当你批评他,他是不是当耳边风?当孩子不改正,你是不是很“受伤”?

看来,有可能是我们批评的方法出了点小问题哦~其实,关于批评孩子,只需要三句话就够了。

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三句话批评孩子就够!

第一句话:指出孩子做了什么错事。

第二句话:指出这件事的后果,以及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不高兴,很生气,生气极了。

第三句话:告诉孩子我们很喜欢他本人。

到此结束,拍一拍孩子,用期待的眼神与孩子交流。整个过程只需要一分钟。

这个方法的关键就是:

一、就事论事指出孩子犯的错误。这只要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让孩子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事。

二、告诉这件事的后果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很生气,不能容忍这样的错事。也只要一句话,通过这一句话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该这样做,以及这样做对自己或者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我们不能容忍孩子所做的错事,但是我们很喜欢孩子本人。还是只要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我们对他们的爱,我们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批评他,而是因为爱才指出他的错误。

虽然只有三句话,但任何一个环节少了都不行。

通常情况是,有的孩子受了批评还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错事;

或者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我们还没完没了的批评、说教。

最常见的是批评完了就完了,这对于经常受批评的孩子来说会认为我们不喜欢他而故意找他的麻烦的。

所以这第三个环节绝对不能漏掉。

提示:

三句话中,我们很多时候只注意前两部分及批评与愤怒,并且没完没了。需要补充的是:

1、不能罗嗦,要尽可能简短并直入主题,这样让孩子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错误以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道理。

2、“三句话”就相当于三角架,缺了一只脚是站不稳的。特别是对经常被批评的孩子,第三句话更是显的重要。

3、孩子从中也迅速学会了一些处理事情的一些方法:对事不对人,抓住主题,迅速处理。

分校信息|store

-惠州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艺术团-

惠城区江北云山西路文化艺术中心一楼

tel:0752-7168700

-两个黄鹂德艺琴行-

惠城区金山湖东升二路君御学府街1号铺

tel:0752-2201989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juzi/1111798/

上一篇:形容六月高考唯美语句

其他网友都在看:
网友点评
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