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心得 > 手机访问:m.u522.com

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400字

  《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400字:

  战国时代,诸侯王都很喜欢打仗。战争害苦了很多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去找这些好战的君主谈一谈。孟子来到梁国去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我爱戴百姓,为什么不见百姓增多?”孟子回答:“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两支军队在战场上遇到,难免不会,有一场厮杀。厮杀结果,败的一方肯定会逃跑,假如一是士兵跑的快跑了一百步,一个士兵跑的慢跑了五十步,跑了五十步的去笑,一百步的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于是孟子就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却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笑百同样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老师一共布置了十道题目,一个同学做了五道,还有一个同学做了两道,做了五道的同学嘲笑两道的同学,其实他们都没有完成要求。

  在生活中,我们为了避免这些事情,就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不会引起这样事情的发生。作者:仇宝仪

《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

  [《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

  

  比喻两人同样有缺点错误,但程度较轻的人没有自和之明,还去技校程度较重的人,《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读后感《《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只看别人的过失而看不见自己的错误,不要从表面看问题,而要善于发现问题的实质。不要获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

  

   〔《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写五十步笑百步的读后感

  读《五十步笑百步》有感

  读罢《五十步笑百步》这篇文章,又使我懂得了新的道理,得到了新的启发。

  故事里孟子给梁惠王举了一个打仗的例子:“战国时期,有两国在打仗,败的一方,有两个小兵一个逃跑了一百米,另一个跑了五十米。逃五十米的小兵嘲笑逃跑一百步的小兵,说他真怕死!跑一百米的小兵也耻笑跑五十米的小兵。”

  这个故事说明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上是一样的事物和现象。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学习上的懒汉嘲笑生活中的懒汉;抄袭作业的嘲笑不做作业的;说粗话的嘲笑骂人的;语言不文明的嘲笑行为不文明的;工作不积极的嘲笑工作不认真的。这些被嘲笑着和嘲笑着不正是——五十步笑百步嘛!无论这两个逃兵逃多远,都是逃兵,为何要相互耻笑呢?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我们要拒绝这种现象。

  孟子用这个比喻,指出梁惠王的移民救荒政策与邻国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想启发梁惠王实行所谓“仁政”,从根本上治理国家。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懂得了“比喻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上是一样的事物和现象;自己和别人都有同样同样的错,只是程度上不一样,却自豪无比地嘲笑别人,自己的错却全然不知!”

《孟子》读书笔记(二)不可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

  学习体会: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已经是尽心竭力了。河内遭灾,就把一些灾民移到河东去生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进行救济;河东遭灾我也是这样做。观察邻国管理政事的,还不如我这样用心。然而邻国的人民并没有减少,我的人民也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孟子回答说:“大王喜好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作比喻吧。鼓声一响,两兵开始交战,战败者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败兵有的后退一百步才停止,有的后退五十步就站住了。后退五十步的而耻笑后退一百步的,可以吗?”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后退一百步罢了,同样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希望您的人民比邻国多了。……”

  这段文章孟子以战争为喻,规劝梁惠王以王道为治国的根本。梁惠王自以为移民赈灾就是尽心治国之举,但孟子认为这不是治国的根本,所以下文申论“养生丧死无憾”及“黎民不饥不寒”为实现王道的措施。

  后人把“五十步笑百步”作为成语,用来比喻二者程度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含有贬义。

  “五十步笑百步”启示人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本质,不要只看表象。有些事情在表面上看,确实有数量和空间的差别。比如,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早与晚等等,但本质却都是一样的。这就如同偷了人家东西,不管是昨天偷的,还是今天偷的;也无论偷得多,还是偷得少,总之都是偷东西,偷东西的人都被叫做“贼”。官员腐败,有人贪污一千万,有人贪污五百万,不能认为贪污五百万的相对一千万的还是个好人呢!

  如果看问题抓不住根本,那就会犯糊涂;如果做事情抓不住根本,那就会无功有过;如果治理国家抓不住根本,那就会误国误民。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因居大梁(今河南开封)故称梁惠王。

  (2)“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表示非常恳切的语气。

  (3)“河内”,指黄河北岸魏国的地方,在今河南济源一带。“凶”,荒年,庄稼收成不好。“河东”,黄河以东魏国的地方,在今山东安邑一带。“亦然”,也是这样。“然”,如此。

  (4)“填然”,形容鼓声。“既接”,已经交锋。

  (5)“弃甲曳兵而走”,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

  (6)“直”,只,不过。

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

  梁惠王说: 我对于治理国家,是很尽心的了。河西闹灾荒,我就把灾民迁到河东,把粮食运往河西;河东闹灾荒,我也是这样办理。但是邻国的百姓不减少,我的臣民也不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咚咚擂起战鼓,双方已经交锋,作战的人丢盔弃甲拖着武器向后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跑五十步停下来。跑五十步的嘲笑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 不行,那些跑五十步的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而已,这同样是逃跑嘛。

  孟子说: 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不要希望自己的臣民比邻国多了。

  这则寓言故事启示我们:后人以 五十步笑百步 来比喻和说明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事物和现象。

  篇二: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名曰《五十步笑百步》。读完之后令我受益匪浅,发人深剩

  文章大概是这样讲的:一次孟子受梁惠王召见,梁惠王问孟子: 寡人治国尽心尽力。最近河内出现瘟疫,我便将百姓迁至河东,并将粮食运进河内。河东也出现过此类事情,我仍依此照办。近日,我观察邻国君主,对于国事没有寡人这般尽心尽力,人口也不减少,但是我国的人口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想了想说: 大王既然喜好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丢下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用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对他怎么办呢? 梁惠王说: 不行,就只跑了五十步,这也是逃跑埃 孟子说: 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啦。惠王听后茅塞顿开。

  孟子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来警醒惠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 他还不如我呢 类似这样的话。可我们是否想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呢?往往我们在某些事上不如他人时,总喜欢找那些次于自己的来比较来突显自已,讲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自甘堕一落,不求上进的表现,往往是人们身上的通病,下一次考得更菜,还不如这一次,便与比自己还差的比较,至最后,越来越差,堕入深渊。

  同样犯错误的人,笑话别人犯错了其实自己也有错误,只不过是比别人的轻而已。我们只有勇于攀登,与强者比肩,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强大自己,是自己成为强者

  篇三:五十步笑百步读后感

  今天我在《虹猫蓝兔大话成语》中读了 五十步笑一百步 这篇成语故事。

  梁惠王说: 我对于治理国家是很尽心的了。河西闹灾荒,我就把灾民迁到河东,把粮食运往和河西;河东闹灾荒,我也是这么办理。但是邻国的百姓不减少,我的臣民不见多,这是为什么?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双方打仗时,战败的一方丢盔卸甲,拖着武器向后逃跑,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 不行!那些跑了五十步和跑了一百步是一样的道理,同样是战败逃跑。

  孟子说: 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不要希望自己的臣民比邻国的多了。大王这么喜欢打仗,战死的人很多,自然不会多出来了。

  读了这篇故事,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要以为自己的缺点少一些而去嘲笑别人,其实是一样的,只有尽力去改正缺点才是对的。

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附录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的相关知识:

  五十步笑百步的来源: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百步,则何如?

  五十步笑百步的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五十步笑百步的举例:闻一多《什么是儒家》: 孔子的见地还是远点,但比起冉求,也但是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 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 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 贪生怕死 。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 这对不对? 梁惠王立即说: 当然不对! 孟子说: 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相关阅读】

  五十步笑百步,又称五十笑百,是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中的一则寓言。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例句用法

  比如老将军算是忠心,犹能建立宋朝旗号,然仅逍遥河上,逗留不进,坐视君父之难,只算得以~。(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杨二车娜姆说不知郑钧其人,更不知其歌,而自己是音乐科班出身。但是在殷谦看来,她也但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其实杨二在音乐方面没有任何造诣,只是隐约听说她出版过几本书,与郑钧比量齐观,未免一时贻笑大方。(当代作家 殷谦《殷谦杂文全集》)

  孔子的见地还是远点,但比起冉求,也但是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闻一多《什么是儒家》>

  你不要总是嘲笑他,其实你俩是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两。

  你真是五十步笑百步,说他成绩差,你和他的成绩只但是相差一两分。

  看见哥哥平时不听话的样貌,我取笑他,妈妈便说: 你别五十步笑百步了!

  相关典故

  典故

  梁惠王问孟子: 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但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超多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丢弃兵甲,拖着刀枪,赶紧逃命。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

  梁惠王说: 当然不对。他只但是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 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样能够期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

  寓意

  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逃跑。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五十步笑百步 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原文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 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样样呢? 惠王说: 不能够。只但是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 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期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以前规定,网眼在四寸[合此刻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斧子按必须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五亩:合此刻一亩二分多),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够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能够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状况了。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着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到达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明白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明白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 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 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 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解读

  有时人的想法初衷是好的:奋发有为,追求卓越,但一经实施,却总囿于事物的表象,看似与以往,与他人大相径庭,却仍出一辙。孟子一语破的,解除了梁惠王长期的困扰。

  寝不安席的意思

  名不见经传的意思

  一见钟情的意思

  神态自若的意思

  梦到打蛇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一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篇1

  苍生之生,在我心兮 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人文关怀战国时期,一段流离的苦难岁月。皇族,士人,武夫,书生,无不为一己生存,用尽心机,费用口舌。茫茫中原,处处是无助的流民,随战事四处奔波,饥饿、寒冷、疾病、惶恐终日相伴,苦不堪言。他们没有可以炫耀的学识,没有一搏沙场的武艺,他们只有原始的农耕技术,只会在贫瘠的土地上谋求贫困的生活,就这些,也极其难得。

  但是,一些自视修养极深,学问极高的文人雅士,却视百姓疾苦而不见,为摆脱一己之贫困,游说诸侯,获取高位,静享富贵。孟子,这个出生于山东的汉子泪下了。匆忙远去的流民让他心痛,彷徨无助的流民间让他伤怀。肥沃的中原,你原是能够赋予百姓幸福,就因为战争,你比流离百姓更加贫苦。在游说诸侯,谋取富贵的言论里,艰难的仕途生涯中,孟子时时关注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农民的生存状况。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是百姓的生活和汗水,养育了一个个国君的生命和权力,一个个国君却没有反思这些微小生命的小小愿望。即使是孔子这所说的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的清苦生活也不得啊! 梁惠王知晓百姓疾苦,于是,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然而,这种治表不治本的办法,只能解一时之困,何况移民的艰难,只会对百姓造成更多更大的伤害。梁惠王无助了!

  孟子关乎苍生,就在于他能从百姓的生存实际出发,将对百姓的关怀转变成向诸候进献良策的理论根据,阐述维护百姓生存的基本要求。 不违农时,谷子不可胜食也。 这是对统治者的棒喝,不要在农忙时节征调百姓,保证他们有劳动的时间,否则,没有粮食生产,一切政治理想都是虚构。 数罟不入洿池 、 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是对百姓的忠告。难道,百姓不知道吗?他们违心做这些,肯定是统治者胡乱要求。谷、鱼鳖、林木,是百姓生存的最低物质需求,只有最低的物质需求保证了,才能确保百姓有生存的可能,强大国家才有可能。

  孟子目睹了战争对生态环境的严酷破坏,他说, 斧斤以时入山林 。因为,维护生态环境, 材木不可胜用也 ,对百姓生存,国家延续,异常重视的。进而,孟子说,给 五亩之宅 , 百亩之田 于民,这是对百姓占用土地的一个确指(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虚数)。这里,孟子鲜明地主张分田土,主张将土地分给农民,允许他们有少量的房屋和土地。其实, 五亩之宅 相当于现在的一亩二分多,八口之家的 百亩 ,人均也只有两亩多,在人口稀少,物产极低的战国时期,这点土地是非常少的。如果连如许少的土地也没有,那百姓的生活如何延续?这是孟子对周朝奴隶制的果断决裂,这是有时代进步性的。显然,实现这些要求的百姓,也不过是一个个处于平均生活水平之下的普通百姓。但是,就这样一种生存状况,都还要由孟子在国君面前小心地劝谏,那百姓生存现状之严峻,可想而知了。为百姓说话的,又有多少?

  孟子关怀天下苍生,关心他们最细微的物质生存之艰难,是真正在用心爱百姓。有观点说,孟子关心天下黎民,不是真正的民,是有土地资源的地主阶级的民,孟子关心民,是为统治者的仁政服务的。但是,分析孟子提出的这些微薄的要求,那是一个地主生存的现实吗?如果孟子走在田间关怀慰问百姓叫关怀苍生,孟子在国君前适时以百姓生存为理阐述治国方略,就不是为百姓分忧了?显然,这是单一、片面地理解孟子。

  更难能可贵的是,孟子深刻地意识到对百姓教化的重要性。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学校教育应该能为民办,这是多好的想法。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这样,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百姓在物质上安宁,在精神上的安乐,民无怨愤,安居乐业。孟子深情地畅想黎民百姓理想的安居状态。

  雪中送碳,扶危济困,是一时之人文关怀,那么,为百姓谋求土地,谋求正常生产秩序,谋求百姓的 庠序 ,是孟子为百姓谋求的可持续的人文关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篇2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孔孟》中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是的,孟子确实是中国的 柏拉图 ,因为他也有自己的 理想国 :统治者役民以时,治民之产,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乐融融。就《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来说,他的伟大构想是分两个阶段来实现的:第一阶段:王道之始。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 养生丧死无憾 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 使民加多 的初步措施。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一组排比,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而连用 不可胜 也 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接着又用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来小结前面的排比句,又以这个结论为前提提出新的结论: 王道之始也。

  第二阶段:王道之成。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里又采用了排比,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与第一阶段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又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 五十者 也好, 七十者 也好,这些 颁白者 何以丰衣足食?何以 不负戴于道路 ?于是,在养民基础上,孟子又主张教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既养民,又教民,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

  这就是孟子为我们构想的建设理想社会的 两阶段 理论: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这是深埋在孟子心中的美好希望。他见梁惠王时已是七十岁左右了,先前已经游历了好多国家,到大梁后与惠王有过多次接触,因此这时是他思想最成熟的时期。但问题是,在《孟子》的记载中,何以在梁惠王面前孟子才非常完备地提出了他的 两阶段 理论呢?

  曹交曾问孟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 然。 也就是说,他认为 人皆可以为尧舜 。既然如此,则当时的诸侯自然也有成为 尧舜 的可能性。从本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梁惠王是有这种可能的,因为尽管梁惠王说的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未免有些夸大了,尽管孟子认为梁惠王属于 五十步笑百步 之列,但毕竟梁惠王采取了 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的善举,毕竟梁惠王所说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也是事实。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篇3

  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尤其是对于 五十步笑百步 更是有了自己更深一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 付出跟收获成正比 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 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 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 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

  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 辛苦 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 智人 ,你又奈何的了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改变不了就适应它,处人胜过傻做人,正如古话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的人。

  看了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的人还看了: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寡人之于国也》鉴赏

  2。高中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读后感

  3。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锦瑟》读后感

  4。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复习

  5。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精品教案

  6。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拿来主义》读后感

  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提示

  8。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精品教案(2)

高中生读后感: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后的感想

  高中生读后感: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后的感想

  今天,我细细品味了一本经典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看了这本书,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汤姆,他忠心耿耿,全身心维护主人利益。另一个是哈里,他和他的父母,历经艰险,最终成功地抵达加拿大。

  这本书中,汤姆的遭遇令人同情。在奴隶们纷纷逃跑的情况下,他自己没有逃跑。他从小就忠顺于主人,甘愿听从主人摆布。在这期间他被转卖到新奥尔良,成了奴隶主海利的奴隶。在一次溺水事故中,汤姆救了一个奴隶主的女儿的命,孩子的父亲从海利手中将汤姆买过来,为主人家赶马车。不久主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于是汤姆又被拍卖掉了。从此,汤姆落到了凶残的奴隶主莱格利手中。莱格利经常任意鞭打奴隶们。汤姆忍受着痛苦的折磨,最后为了帮助两个女奴逃跑,汤姆被打得皮开肉绽,但是他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他之前的主人来买汤姆,但是汤姆最终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

  看了这本书后,我从汤姆叔叔身上看到了善良、能干,还有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我一定要向他学习!高中生读后感: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后的感想相关内容:高一年级读后感:《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读后感言

  高一年级读后感: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读后感言呼唤平等读了《汤姆叔叔的小屋》有感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奴隶,在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压迫下艰难生活,最终死去的故事。高二年级读后感: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后的心得

  高二年级读后感: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后的心得在十九世纪末,美国盛行着一种毁灭性尊严的奴隶制度,这种制度是将非洲等落后的地区的黑人,强制押到新大陆,当作家畜式的买卖,遭受到买卖的黑奴就开始了他们一生被使唤不歇的奴隶生涯。高中生读后感:读《麦琪的礼物》后的感想

  高中生读后感:读麦琪的礼物后的感想《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作品的选集。书中,社会上那些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们的丑恶行径,被揭露无遗。高一年级读后感:《麦琪的礼物》的读后感言

  高一年级读后感:麦琪的礼物的读后感言今天,我读了一篇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写的一个普通却内意深刻的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圣诞节里发生在社会下层的小家庭中荒唐却感人的故事。高二年级读后感:读《麦琪的礼物》后的心得

  很多年过去,还是记得看过这本书。还记得是在一个下午看过的。少年的心总是很容易被感动。现在想来,还是记得看到文章结局的心动。世事都会苍老。人会变幻。不老的可能只有记忆。记记中二个人心贴近的样子。在我的想象中。高中生读后感:读《孟子》后的感想

  高中生读后感:读孟子后的感想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高一年级读后感:《孟子》的读后感言

  高一年级读后感:孟子的读后感言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查看更多>>高中生读后感

  关于2018年两学一做试题库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经常化和制度化的重要实践。党内教育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性任务,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

  关于2018年两学一做试题库

  1。新党章学习100问

  2。《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竞赛100题

  3。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简答100题

  新党章学习100问

  一、准确把握新党章实质(总纲)

  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章经历了多少次修改?

  答: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章是党的二大制定的,二大以后的历次代表大会(五大除外)均对党章做出不同程度的修改,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算下来,党章经历了16次修改

  2、为什么党代会多次修改党章?

  答: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因此,党的基本内容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来对党章进行必要的修改。

  3、怎样理解党章修改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

《孟子》读后感2500字

  《孟子》读后感2500字:

  2018年9月的暑假里,为响应学校传承经典、朗读经典的号召,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起了《孟子》。在这之前只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母子很会教育孩子,对孟子却知道的甚少。后来通过诵读《孟子》,才发现孟子的高明之处和他不平凡的人生。

  一、《孟子》成书的原因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人。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仅次于圣人孔子的“亚圣”。孟子传承了孔子的衣钵,他是发展儒家思想的重要人物。孟子44岁的时候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游历宋、滕、魏、齐、梁诸国。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任教期间,被尊为卿,得享相当于上大夫的俸禄,作为著名大师,孟子有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往来于诸侯之间,其车乘之多,随从之众,已大大超过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的规模。虽然孟子得到各国君主礼遇,但其主张终不为当权者所用,始终未被重用。孟子将不能施展抱负的原因归于天命。他嘅叹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孟子·公孙丑下》)(译文:每五百年必定有圣明的君主兴起,这之间必定有称名于世的贤人出现。从周期以来,已经有七百多年了。按年头来说已经超过了;按当前形势来说,也该有圣贤出现了。老天大概还不想使天下太平。)在经过多年徒劳的周游之后,孟子62岁结束周游生活。孟子于是退而著述,与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一同撰述了《孟子》一书。《史记》中说”偶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是古代士人必须学习的“四书”之一,是儒家学派非常重要的文献经典,《孟子》共有34685个字。

  二、孟子是一个善辩的人,是个语言大师

  孟子能够顺利地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很充分地表达出来,很准确,不枯燥,甚至充满了幽默。为了增强说服力,他善于使用排比句,如:“为肥甘不足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彩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与前与?”又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文中这样的排比句还有很多,读起来洋洋洒洒,有酣畅淋漓的之感。这种读书的快感只有亲自读了才能体会的到,就像甘美的食物只有亲口尝一尝才知道,就像美丽的风景只有自己亲自去看一看才能感受的到一样。

  孟子还善于使用类比,如“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话语很有文采,显示了他渊博的学问,敏捷的思维。孟子的话语中充满了正义感,显示了他一颗爱民如子的心,实在是让我佩服不已。如果我们当老师讲课也能这么有思想、有文采,那课堂该有多么生动有趣啊!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也这么有思想、有文采,那作文水平该是何等的高啊!

  三、孟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讲仁,指的是人的道德良知,而孟子把仁拓展到了实际的政治中,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王道”。孟子“仁政”的立足点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民有饥色,野有饿殍”的战乱时代,孟子重视普通百姓的生存权利,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取于民有制”等一系列主张。他认为先使人民有产业,然后再以“礼仪”来教导人民。要实现仁政,重要的是统治者能够以仁治国。以仁爱之心施政,才是仁政,这样才能使民众归附,也就拥有了天下。才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理想社会。

  孟子的主张在今天的中国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国家领导人采取多种政策给老百姓谋福祉。如工人有退休工资;给残疾、重病、贫困的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按月给补助;现在农民种粮食作物不仅不收税还给一些补贴;无子女的老人住进敬老院衣食无忧;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贫穷、低保家庭、孤儿学校给提供一定数额的营养午餐费用。。。。。。。

  四、孟子的性本善思想

  孟子主张人对自身良知的发掘,肯定人性之善。他在《告子上》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至大至刚”“塞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内心充实,道德完满的精神状态。也只有不断地完善,才能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五、《孟子》中有趣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讽刺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人。《五十步笑百步》以比喻现在的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到自己也有同样的不足或过失,只是程度要比别人轻一些罢了。《墦间乞食》讽刺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攘鸡者》讽刺那些不愿及时地改正错误,而挖空心思()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的人。《校人烹鱼》寓意:用花言巧语编造的谎言,常常使那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上当。但如果能够认真地做实际调查,那么骗人的伎俩就无法施展了!《学奕》告诫我们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楚人学齐语》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

  六、诵读《孟子》积累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经沧海难为水、尽信书不如无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以为是、茅塞顿开、当务之急、与民同乐、心悦诚服、与人为善、好为人师、好勇斗狠、洁身自好、乱臣贼子、救民水火、箪食壶酒、金声玉振、杯水车薪、始作俑者、独善其身、天下无敌、为富不仁、出类拔萃、事半功倍、揠苗助长、此一时彼一时、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明察秋毫、出尔反尔、赤子之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七、《孟子》中的激励性语言

  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常用孟子的这段话来激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一次读这铿锵有力的警句都让我头脑清醒,使我浑身充满力量。感谢古圣先贤的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之,通过诵读《孟子》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经典不厌不回读,每读一遍就会增加一分对《孟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读《孟子》,以孟子为榜样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一些贡献。作者:鱼台实验中学郭红菊

  阅读全文

《寡人之于国也》读后感。

  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尤其是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一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付出跟收获成正比”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

  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

  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改变不了就适应它,处人胜过傻做人,正如古话“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的人。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zw/1096855.html

上一篇:白岩松幸福了吗读后感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