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心得 > 手机访问:m.u522.com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道连·格雷的画像》的读后感10篇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本由(爱)王尔德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8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一):道连格雷的画像
来豆瓣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想写点东西,作为一名科研狗,平日留给我看书的时间并不多,大学时代读的比现在多点儿,但既然决定开始将自己的一点想法记录一下,那就一定会坚持下去的,加油,,echo! 道连。格雷作为美男子吸引了画家巴兹尔的注意,奉其为灵感来源,为他所作的画像生动逼真,而正是因为这幅画像和亨利勋爵的影响,道连祈祷永葆青春,让画上之人代其老去。没想到一语成谶,他也因此走上了享乐,堕落的道路犯下了一个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却把这一切归咎于那幅画像和当初的祈祷,希望能通过摧毁画像而不再受到影响,殊不知那幅画像就是自己的灵魂,灵魂消散,肉体又岂能存活于世? 把后来的一切归咎于当初的祈祷是没有道理的,之后一步步的决定都是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与人为善,却…… 另外,书中多次提及人们对道连的评价“迷人王子”,认为坏人都是长得又老又丑的人,像道连这样的人是不会犯错误的,隐喻了人们的肤浅与无知,以貌取人。 青春永驻是可能的,但绝不是表现在脸上。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世界的好奇心,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将使你无惧容颜的老去,永葆青春的心。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二):画像---《道连格雷的画像》
《道连格雷的画像》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剧本的草稿。幕与幕之间切换明显,基本没有过度。交代剧情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人物对话或者内心独白,很少有环境描写。读的时候我已经在大脑里搭建了一个舞台,有一个英俊的青年演年轻的巴兹尔,一个驼背阴沉的谢顶中间人演四十岁的巴兹尔。一个骄傲邪魅的青年演少年亨利,而老年的亨利要大腹便便。所有的角色都要有两个演员,除了道连,一直是一个美丽纯洁的少年。木心评论说王尔德太唯美,美中不足是缺少对整体的把握。在我看来是中肯的。《道连格雷》作为文学作品有点显得孤单,像一串缺了珠子的珍珠项链。
这本书从篇幅上来看不算长,但是因为作者剧本式的结构给了读者很多想象空间来填补幕布落下时的空白。看前几章时,我以为这是一个纯洁青年堕落腐败的故事。可以讽刺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后产生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是当时很流行的题材。我已经看过很多巴尔扎克,福楼拜等人写的各种形式的堕落腐化,以为不会再有人写出新意。但是我忘了王尔德也是一个童话作家。《道连格雷》里可以看到童话的唯美,也可以发现童话中的隐喻。不同的是童话指导人们发现美好,而《道连各类》是让人认识魔鬼。
亨利是道连的启蒙人,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是从最开始就为他铺就了通往地狱道路的人确是他的祖父。从小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很容易在找到一个突破口之后迅速被击溃。这个突破口就是对感觉的追求。从青年到中年的二十年时间,王尔德用一章的笔墨来概括。我非常喜欢这一章的描写。读翻译后的汉语都可以感受到文字的唯美,原文一定更是过目难忘。这一章写道林追求各种感官上的享受,从音乐,到视觉,到触觉每一种感觉都追求极致,力求得到全部的体验。道林希望通过感觉来帮助灵魂。当然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全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画家倾注全部心血绘成的画像。可能因为在创作时输入了自己的期待,也可能是因为道连的祷告,这幅画像和道连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对立的两个个体。一个代表良心,一个代表外表。道连曾经有着满分的外表和满分的良心,到最后良心画像可能已经变成负分。追根究底是什么造成道连的悲剧。可以说他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是导致他灭亡的帮凶,他的家庭环境让他压抑,画家对美的追求让他把外表放在第一位,亨利关于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言论以及他的人格魅力让道连认识到人生还有另外一种活法,他接触的女人们包括西比尔没有一个人真正用爱感化他让他对爱失望,他结交的朋友们趋名逐利让他冷血。他得到的每一声夸赞都是毒药。他的命运可以从生到那样的家庭中就已经决定了。
一旦走进魔鬼的圈套,就难以翻身了。道连如果在全部纠结要不要忏悔的时候选择忏悔故事一定会有不同的结局。但是太难了,忏悔不只是认罪,同时是对自己的否定,是对自己一直奉为真理的价值观的否定。忏悔后的人是完全卸掉自己武装的人。太脆弱了,道连害怕,甚至每个人都会害怕,没有依托的自己该怎么办。
现代版的道连估计不少,每个人都不能说自己没有罪。希望自己的画像可以有好的结局。王尔德他自己写作的时候应该想不到自己晚年落破潦倒吧。他是在写他自己也未可知。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三):读《道连 格雷的画像》的一些感想
还是高一时读的这本书,此文也是那时刚读完时写的,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好年轻啊,语言也很“年轻”,贴过来,自己留个念想……
(2009-01-31 10:29:56)
《道连格雷的画像》作者是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先说一说王尔德这个人吧!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者黄源深这样评价他:王尔德是一位行为反常、个性独特、语言机敏、思想犀利的离经叛道的作家。不错,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诗人,喜欢制造轰动效应,并把这种品性传给了他。王尔德宣传“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把生活看成是一种表演。他的服装不是由裁缝制作,而是请戏剧服装师设计。他奇异的打扮令世人瞠目,他却得意的说:“我唤醒了人们世纪的想象,使其在我周围创造出了神话和传奇。”然而这位不幸的艺术主张者因为同性恋获罪,短短两年的牢狱生活使他身心交瘁,万念俱灰。此后,他隐姓埋名,艰难地度过了无所作为的三年余生。另类的生活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最高峰,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也在此其间诞生,这是他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是我读的所有文学作品中最恐怖的,简直令我的心为之颤抖!是的,它让你亲眼目睹一个纯洁、美丽的灵魂堕落沉沦,最后让你残忍地看到这个灵魂的肮脏和狰狞,以及其自我毁灭!
道连这个人,为了青春和美貌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他的人生就像上演的戏剧,荒唐、可笑、可怜!“正是美貌毁了他,而美貌和青春是他所祈求的。要是没有这两者,他的生命也许仍会洁白无暇。对他来说,美貌不过是假面,青春是一种讽刺。”这是作者说的,也正是我想要说的。
但我仍是不明白,道连怎么会去和肮脏、和犯罪、和杀人等扯上关系?追求青春和美貌的人多的是,他们怎么没有自我毁灭呢?难道是受亨利勋爵的一些所谓的“真理”的教唆?亨利勋爵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啊?他能有如此大的“魅力”令一个纯洁灵魂堕落?他只是一个玩世不恭、自以为是、喋喋不休的家伙!他那些无聊的、自创的“道理”真是令我鄙视!他不惜牺牲任何人,就为成全自己的一个“警句”。他的回答是:“世人是自愿走向祭坛的。”的确,他说得对极了!道连就是这样一个没头脑的傻瓜!但是那又能怨谁?是他自己的沉沦,他自己的选择。而“选择”,是一次对生命的郑重承诺!他很可怜,他选错了!!受亨利勋爵影响的人很多,但偏偏只有道连毁灭了。我不可怜他,因为那些可耻的犯罪是他自己做出的,没有人告诉他:“快去犯罪!”、“把那个人给我杀掉!”……我能说他这个人没有自知吗?他没有的是自制!明明知道犯了错误而不悔改,一次比一次的罪孽更深重,我不相信他原本会有纯洁美丽的灵魂。知道亨利勋爵的学说是有毒的,但还是相信他,道连就像是被人家掌控的玩偶,实验品。呵,可怜的玩偶!可怜的实验品!
巴兹尔是为道连画像的画家。在他们初识时,巴兹尔是这样评价道连的:“我明白自己面对着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这是最初的道连,一个单纯、可爱的孩子。最初的道连给巴兹尔带来了艺术的灵感和创作的激情,巴兹尔把道连当作最好的朋友,他不能容忍其他人抢走他的道连,不能容忍其他人污染或影响这纯洁的生命,他崇拜道连,用他的满腔感情。道连的变化让他感到恐怖和悲伤,然而他不相信外面说道连的坏话,他苦苦哀求道连否认那些可怖的流言……多么天真的画家,坚守着自己美好的幻想!
道连让巴兹尔看十八年前亲自为他作的画像,呵,这无异于在精神上谋杀巴兹尔。当时画上的道连,是拥有俊美的容颜,满脸的阳光和圣洁,像神一样的美丽形象。而现在的画像是一张狰狞的带着邪恶笑容的脸,嘴巴上有一抹猩红,眼睛狠毒、狡邪、麻木无神。巴兹尔觉得仿佛身上的血液,一下子从熊熊之火变成结块的坚冰,他的梦破碎了,幻灭了……
真实的道连还是有着青春和美貌,因为他的一切罪行由那幅画替他承担,那张画像时刻在变,反映着道连灵魂的变化。这幅画像让道连痛苦,他害怕这幅画像被人看到,他将他隐藏起来。因为画像使他痛苦,他将所有的恨都归到画家身上,他将巴兹尔杀掉了……这样一个崇拜他、珍爱他的人就这样躺在他的尖刀下了,他毫不理会那在他手中消失的生灵。继续他混混噩噩的生活,继续他罪恶的行为,继续践踏他的生命,继续让他的灵魂沉沦……
巴兹尔是如此可悲,我相信他也一定觉得自己是可怜悲惨的。道连游戏生命,最终把自己玩完了。亨利勋爵是这个游戏的胜利者,他看到了道连这个“实验品”演绎了他的“享乐主义”,看到了他想要的结局。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人性,它的思想和内涵足以启发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什么是我们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我相信一定不是青春和美貌。它应该是什么,当我们读过之后,想必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译者说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小说,要充分地挖掘它,对读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隔一段时间,当我再次读它时,我相信我会挖掘出新的东西。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四):玫瑰般洁白的童年玷污史
1.7。道连格雷被亨利勋爵启发的那一刻,仿佛杜丽娘走进了后花园。青春觉醒了,之后,便是花朵的全盛与凋谢。不同的是,杜丽娘走向了婚姻,道连走向了死亡。诱导西比尔·文订婚然后绝然反悔,导致她自杀,意外着堕落的开始;而十几年后将看到阁楼顶层掩起的画像的画家霍尔华德杀死,并逼迫从前莫逆之交、后来中止关系的化学研究家艾伦·坎贝尔毁尸灭迹,使情节走向高潮。罪恶感在道连心中挥之不去,所犯罪孽越重,心理阴影越大,乃至于近于癫狂。在最后西比尔的弟弟杀他未遂反被他的朋友当猎物误杀后,他依然未能摆脱困境,不敢承担忏悔罪过、赎罪承责,而以用刀刺向画像做终结。可是让本人永葆青春的丑恶画像,实际代表道连的灵魂,刺死灵魂,其实也就意味这这把利刃直击心口。在结尾处,穿着夜礼服的死者,一脸憔悴,皱纹满布,面目可憎,以至于仆人通过手上戒指方认出他来,可见罪孽至深。王尔德金句奇出,譬如:美高于天才,它不需要任何解释。”“摆脱诱惑的唯一办法是向诱惑投降。”道连离开理性的画家霍尔华德,其实已经宣告青春逐渐褪色。“人要讨回青春,就只要把以前干过的傻事再干一遍。”“男人结婚是因为疲惫,女人结婚是因为好奇”“女人代表物质对思想的胜利,正如男人代表思想对道德的胜利”““世纪末:如今结了婚的人都过着光棍的日子,而光棍们过的却是成家的人的日子”“节制是最不幸的,适量像一顿普通的饭菜那么糟糕,过度才像一席盛宴那么尽兴。”“人要达到文明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使自己有教养;另一条是使自己堕落。”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五):画像的意义
在《道连格雷的画像》里,画像首先诱发了道连性格的另一面。道连变得更加自信,以至于自我中心。这样的心理变化体现在他和西比尔的爱情。他深爱西比尔,但不是西比尔本人,而是身为演员的西比尔。当西比尔因为沉醉在爱情当中而演出失常,道连愤怒不已,觉得西比尔辜负了他的爱。后来西比尔自杀,他寻找种种借口让自己置身事外。自此以后,道连变本加厉耽溺于财富、上流社会、物质生活。
画像同时也是道连心灵的黑暗面。道连在现实中的肉身和容貌长保青春不会衰老,然而画像中的自己却越变越丑陋狰狞。道连知道自己充满罪恶的一面,虽然深以为耻,把画像藏起来,却没有悔改之意。他封锁起心灵,一边享受着浮华的生活,一边担受着沉重的耻辱。道连本来还有出路。他爱上了一位乡村姑娘。可悲的是,道连发现他已经不能真心地去爱一个人。画像中的面容愈加丑恶。最后,道连走上了自决之路。
这篇小说迷人之处除了画像的象征手法,要数亨利爵士的享乐主义思想。美中不足的地方也在于亨利爵士享乐主义思想对道连产生的影响略嫌做作。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六):道连·格雷的画像
王尔德
王尔德的文字唯美,就像主人公道连一样,道连在受到亨利勋爵的话的感染之后,仿佛突然感悟到青春,感到自己生命的美的消逝。道连对美的极端追求,对自己的极端的爱,变成了自私。西比尔的自杀,谋杀巴兹尔,威胁坎贝尔,道连正在一步步走向堕落和罪恶。尽管脸庞和外表依旧是不变的美丽,但是灵魂已经堕入深渊。道连的灵与肉的分离,为了青春,为了貌美而做的一切都让人感到了恐惧。巴兹尔的倾注了崇拜的道连的画像,成了道连心底最深的秘密,也在画像的世界里见证道连的堕落。
小说中的亨利勋爵又是个有意思的角色,他的那套理论让推动道连一步步走向极端。亨利是个贵族,一个享乐主义者,同时看上去是个睿智的,极富魅力的人。他的哲学不同于当时的社会常理,王尔德也是借亨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对于世界,对于人性的一些思考。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七):= =
貌回到了道连的脸上而画像则变回了当初的美好。什么是美?王尔德用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向我们阐述着美的定义,书中的三个人物,画家、道连、亨利勋爵、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美丽,画家高尚圣洁的美即使指我们的理想中的美表示着灵魂绽放的圣洁光辉,道连则是我们懵懂无知纯洁天真什么都不懂得不知道用着纯洁简单的心灵品会这个世界的美丽,而亨利勋爵则代表着诱惑堕落之美,这样的美披着瑰丽享受的外衣诱惑着无知的我们他的背后掩饰着邪恶罪恶的光芒,但是这样的光芒却又诱人无比当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深渊我们就无法回头去触碰圣洁灵魂的美丽只能一步步堕入地狱走向毁灭死亡,但是那种美丽却又是我们无法拒绝的,她太过艳丽太过夺目把圣洁之光掩埋我们眼里触碰的就是这样诱惑而禁忌的美,人类注定是要被诱惑的生物,无法逃脱注定被心中的魔鬼拥入怀抱无法挣脱。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八):亨利的享乐主义世界观
亨利伯爵教导道连用感官治疗灵魂,用灵魂治疗感官,要尽情的享受感官带来的美好。亨利内心的欲望通过观看道连不受道德羁绊的生活经历获得满足。他“把自己的灵魂投射进某种高雅的东西里,……他把自己的气质像一种微妙的流体或者是奇异的香气那样,灌注进另一种气质”。
“格雷先生,上天待你不薄,可是上天赐予你的,很快又会被收回。你只有几年时间可以实在、完美、充实地生活。青春不再,美也会随之而去。到那时,你会突然发现,成功不再属于你”
“享乐是惟一一件值得拥有理论的东西”
“永远的青春、无限的热情、微妙而神秘的享乐、疯狂的欢乐以及更疯狂的罪孽——他将要拥有这一切”
他愤世嫉俗,内心持有享乐主义思想,他能准确地说出每个人内心的黑暗秘密,在现实中他却扮演着一个被社会接受的伯爵的形象,这是个被压抑的虚假的自我。他教导道连要为享受感官的美好而活,向诱惑投降是摆脱诱惑的唯一的可行的方法,因为压抑感官的享受会使灵魂得病。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九):道林·格雷的心理变化过程和行为之因果
(1)首先是单纯无暇,然后被亨利植入了“趁年轻享受美和感官刺激”的概念,被教唆去纵情享乐,然后初恋爱上西比尔。
因:格雷的单纯无暇和美貌、亨利玩弄人的本心。
果:亨利在格雷心中植入了享乐主义和“唯美”主义的世界观。
(2)然后由于对美的偏执无法原谅西比尔因为炙热的情感犯的错误而恶语相加并抛弃。
因:亨利的“唯美”偏执。
果:残酷地伤害了西比尔。
(3)然后被画像的变化震惊,冷静下来,决定道歉补救,并远离亨利的误导。
因:画像指示格雷犯了大错。
果:想要道歉补救做个好人。
(4)可惜女主西比尔已经死了。西比尔的死让他无法补救过失。然后亨利进一步向他灌输邪恶的思想。
因:西比尔自杀、亨利进一步的教唆。
果:格雷决定遗忘和开始堕落。
(5)18年后被画家发现了真相。画家劝他从善。他把责任推到画家身上杀了画家。
因:对“画作承担他的过失导致他堕落”的怨恨、常年以来作恶和推卸责任的习性。
果:杀死了画家。
(6)杀死画家并遇到西比尔的哥哥后一直处于恐惧被发现和被杀的心理中。
因:杀死了画家、遇到了西比尔哥哥。
果:担心自己的秘密随时可能暴露然后被杀死,于是一直处于恐慌中。
(7)打猎时同伴误杀前来追杀的西比尔哥哥。格雷总算松了口气,觉得这是他重新做人的机会。开始从善。
因:危险解除让他感到自己获得了新生。
果:开始从善。
(8)回到家发现画像完全没有变好,终于绝望,刺向画像。
因:画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伪善的成分。
果:刺向画像。
从全文的角度看,主角的行为和心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化。事实上,每一个配角的心理变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养成的世界观,对外来的影响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抗。大部分角色心理细腻,做事得体,每个角色都是有智商完整的人。比起那些角色设定片面化、工具化、弱智化的二流小说实在是强出不少(更别说那些角色设定自相矛盾化的了)。这就是一流文学作品和较差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差距吧!
所以,就算抛开作者华丽的文笔、博学的知识、和文中精妙的警句不谈,《道林格雷的画像》依然闪耀着一流大师的实力。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十):灵魂赋予谁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曾经较早的影响了我国的文人们,洪深曾改写过他的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巴金在1942年译出了他的《快乐王子集》,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艺术标准《道连·格雷的画像》却迟至今才有中译本。
故事的开头是说一位有名的画家完成了一副年轻人的画像,画像中的年轻人纯真、俊美,使人看着就忍不住为这美丽赞叹。亨利勋爵目睹此画强烈建议画家将其放到伦敦最好的画廊,卖得高价。但是画家摇了摇头,说“我在这里画了自己太多的东西”。勋爵不明所以,以为画家在自夸,忍不住揶揄画家长得不算出众,哪里如同这画中的青年。勋爵并没有意识到,这幅无与伦比美丽的画像,是画家出于美的向往所竭尽全力创造出的至美。他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在终于完成的这一刻,他只愿保存起来,就像能把这永恒的美好好收藏起来一样。
勋爵开始打听起画中人的事情,画家并不想告知。他太了解勋爵游乐人生的秉性,不愿这份污浊腐烂的气息影响这位纯洁可爱的青年。
但是事与愿违。
成熟的、世故的、风度翩翩又高高在上的勋爵,只一面就将画中的美人——道连格雷诱惑了。
画家将格雷视作艺术的缪斯,他的喜欢、他的不友善和他的善变都让画家心驰神往,因为有了格雷,画家的艺术创造之情也愈加饱满。但是勋爵的出现,让画家和格雷产生了罅隙。他太过年轻,呆在画家的家里做一个私人的模特实在难以满足他的野心。他的年轻和美貌已经是所向披靡的利器,可以将他带往任何地方。那么,为什么不去更大的地方呢?
“没有比美貌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了。当你的青春逝去时,你的美貌也随之消失。然后你会突然发现生活的空虚——不再欣赏任何事物,也不再对任何事物抱有希望。时间是你的敌人,格雷先生。他会偷走你的一切。如今人们害怕自己,害怕生活。但是你,凭着你的面孔和青春,没有任何你不能做的事情。你必须享受人生,过着属于你的美好的生活!我们再不会年轻了。青春!啊,世界上再没有比青春更重要的了!”勋爵蛊惑性的话充满着格雷的脑海,转变将出现雏形。格雷笃定唯有永恒的美貌与青春才是保有一切的根本,他恳求的说着“我愿意我的一切来与这画中的美好交换”。画家劝他不必如此沮丧,但撒旦也许听到这声祈愿。
格雷开始了和勋爵的交往,也兴致勃勃的将自己的事情向勋爵倾诉。有一天,格雷兴奋的向勋爵诉说自己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女演员,并且要与之结婚。但是这个格雷口中的美丽聪慧的女演员不过来自于一条破破烂烂的街道上一个又旧又脏的剧院。勋爵开始觉得有义务教导这个年轻人走上体面的正途。他勉强答应了格雷的要求,屈尊前去了那个又脏又旧的剧院,同去的还有已被冷落一段时间的画家。
结果可想而知,女演员演出失常,格雷觉得丢了面子异常羞愧并在后台对女演员大声斥责并当场悔婚。他不顾伤心欲绝的女演员,只觉勋爵的话正确不过,他该走的路应该是擅用美貌,极尽享乐。他终于变成了一名体面的上流人士,一副标准的纨绔子弟。不再留恋任何人、事,甚至在听闻女演员的死讯毫不动容。
在另一边的画室里,随着格雷的腐化堕落,画中的青年慢慢出现了细小的变化。嘴角下垂,细小皱纹,眼睛浑浊,他不再美丽,甚至是有些可惧了。
几年过去了,时间并未损及格雷的脸,他依旧有着炫目的美貌,享受着一种富有、时髦的年轻人的生活。他已经察觉到自己的灵魂在一点点沉沦发臭,因而他更疯狂的迷恋自己美貌的面庞。他曾一次次去紧锁的阁楼看那张如魔鬼的画像,是的,那张画像如同替代了他的老去与丑化,起先只是觉得时间的残忍,而后他甚至在画像中察觉出魔鬼的意味。年复一年,他反而害怕起时间的流失,一面是令人恐惧的容颜不老(已有流传格雷是魔鬼转世),一面是画像中似乎随时会扑面而来的魔鬼。
画家要走了,伦敦的一切已经不再使他留恋,临走前他再一次苦心劝导格雷,走正道不要辜负了自己的灵魂。格雷发出了可怕的笑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灵魂已经赋予了谁,他带画家来到了密室中的画像前,他说“掀开画像,巴兹尔,你会看见我的灵魂”。画像之中千疮百孔的脸震惊了画家,他祈求格雷忏悔以求得上帝的帮助,可是却换来了杀机。格雷用尖刀亲手刺死了这位美的创造者,此时的他已坚信是这副画毁了他,而画家是最大的仇恨。
格雷似乎还是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但是夜晚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知道他已经难以平静。玩弄男人和女人、杀人、抛尸……这些可怕的词无数次回想在他的脑海中,他已经犯下太多的错,那么可以挽回吗?
他试想过,重新做个好人,那么首先要杀掉过去,杀掉那副画。他想了很多,来到密室,目视那副恐怖的人像图,像是要跟他说什么。他看见了憎恶和恐惧,下定决定举起刀刺进了画像……
之后巡警们来到了阁楼,“靠墙而立的是年轻的格雷的精美画像,清纯无比,美貌动人。躺在地上的是一个死人,心脏上插着一把刀。他的脸又老又丑而且病的发黄。只有他手上的戒指告诉了他们他是谁。”
有人说格雷的死是一种自我毁灭,因为杀死画中人像是杀死自我的灵魂,其本质是一种放逐和毁灭。我会相信格雷的死反而是一种救赎与解脱,因为杀死画中人是为了摈弃荒唐的错误的过去,是为了锻造一个全新的自己而产生的扫清障碍的愿望。只不过这份向善的心不够纯粹,他首先是想粗鲁的与丑恶划清界限,却没有想过真正做一个好人该做的事情完成灵魂的清洗。同样将灵魂交付于魔鬼,浮士德便在享尽人世繁华后因为做了一件有益于人类的事情而心满意足的请时间停留。在上帝和魔鬼的打赌中,浮士德终以优秀的品德得到了安息。相反的,格雷却除了急切的毁灭再也不愿多想。时光饱满了他美丽的容颜,却没有浇灌他的大脑,这些年的虚度使得格雷除了美丽的皮囊一无所有。
美依旧是值得人称颂的,这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怀疑。但是美首先应是纯洁的,它可以是多种形式,却一定有着一份向善的纯洁。美也可以是永恒的,时间会打磨皮肤和骨骼,却不会摧毁这份美,阳光雨露只会使其历久弥新,皮囊的美也是一种美,但是真正的美在灵魂。向美的心,终究是向善的。
无负担的人生——《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
道林格雷的肖像读后感_英文
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读后感10篇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本由王尔德著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一):唯美主义——文风与作者的统一
读者总是可以从作者的文风中得窥其性格,不论是郁达夫与废名的晦涩不明,沈从文与汪曾祺师徒一脉相承的清新自然,还是朱光潜的意蕴谐趣,一种不同的写作的写作风风格,也许往往就代表了一个作家其不同的思想方式。
意识流像一缕琢磨不定的风,哥特式总是吊诡与狗血齐飞,现实主义又像一把钝刀,磨得人生疼。唯美主义则像是引人注目的盛景,绚丽而独特,不为真善美的形象塑造而束缚,而是“为了艺术而艺术”。
在王尔德笔下,道连格雷先是一个纯洁的美男子,而后成为了一个毫无道德感的浪子。他在其朋友画家的描述中出场,美得像玫瑰一样,引得众人为其倾倒。画家对他晦涩难言的心思,亨利勋爵对他的恶意引诱,“我唯一能被诱惑的便是诱惑本身。”拥有不朽容颜的欲望,让他向着自己的肖像前许下了这个愿望。画像代替他变得面目可憎、丑陋不堪,就像他的灵魂一样。从他在亨利的诱导下害死自己的未婚妻开始,罪恶之路就已无回头路了。
那是多么美丽的容颜,众人可以为此恭维奉承你,你永远在热闹的圈子里,一旦衰老开始,你无人理会,那又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为此做下任何事情,都是在所不惜的。
“为了达到目的,魔鬼也会援引圣经中的话。”亨利本人和这句话微妙的重合了,他看到道连,就好像看到一件纯洁美好得恨不能让人摧毁的事物。那就灭亡吧!小说中的亨利,好像王尔德的另一个本体,不羁于世俗,字字珠玑,妙语连珠的背后却是引人沉沦的晦暗目的。
道连为了容貌而犯下贪婪的原罪,后来就能得心应手地用自己的容貌去引人堕落,而后抽身而出,不管他人死活,倒和亨利有了异曲同工之妙。到最后为了遮掩画像的真相而杀掉画家,他就真正被心中的魔鬼吞噬了。
小说中那奢靡的场景,令人折服的妙语与道连的沉沦,好像一条勾人的美人蛇。
它以欲望为始,以死亡为终,用欲望引人沉沦,用欲望使人堕落,用欲望让人丑恶,用欲望催人灭亡。
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各自怀有的欲望,内心无法填充的沟壑,不过加速其毁灭罢了。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二):笔记-《道林格雷的画像》摘录
第一章
大凡相貌和才智出众的,都会在劫难逃,古往今来,这种劫数一直尾随着帝王们蹒跚的步履。
丑陋和愚笨的人占尽了世间的便宜,可以随意而坐,张大嘴看戏。他们虽不知胜利为何物,却至少可免尝失败的滋味。
婚姻的一大魅力,在于欺瞒成了夫妻生活的绝对必须。
每一幅用感情画出来的画像,画的都是艺术家而不是模特儿。模特儿不过是偶然介入的,是一种诱因。画家在彩色画布上所揭示的不是模特儿,而是画家本人。
风摇落了树上的一些花朵。沉甸甸、星儿一般的紫丁香花簇,在令人倦怠的空气中摆动着。一只蚱蜢开始在墙边呜叫,一个瘦长的蜻蜓,由薄纱似的棕色羽翼承载着,飘然而过,像一根蓝色的丝线。
寒搴(qian第一声)的响声。
第二章
美是天才的一种形式——说真的,高于天才,因为它不需要任何解释。美是世间的一大存在,就像阳光、春天、或者是映在黑黑的水中,我们称之为月亮的银色贝壳。
我们衰变成了可怕的傀儡,只剩下记忆中令我们害怕的激情,以及我们没有胆量接受的巨大诱惑,依然拂之不去。
第三章
每一件赏心悦目的东西背后,总有一段悲哀的隐情。连最不起眼的小花要开放,世界也得经历阵痛。
第五章
孩子们以爱父母开始自己的人生,长大了评判父母,有时也原谅他们。
第八章
可是玫瑰并不因为这样而减少它的魅力,鸟儿依然愉快地在我花园里歌唱。(道林格雷间接害死西比尔文,正一步步堕入深渊)
第十三章
风已经驱散了浓雾,天空像一只巨大的孔雀的尾巴,星星点点布满了无数金色的眼睛。
第十四章
想象,如同受痛苦折磨的活物,被恐怖弄得奇形怪状,像一个肮脏的木偶那样在架子上跳舞,透过活动的面具咧开嘴笑着。
(坎贝尔)他觉得壁炉上时钟的滴答声,仿佛把时间切分成了细微的痛苦,每一丝痛苦都激烈得难以忍受;仿佛额头上套了个铁圈慢慢地在抽紧;仿佛威胁着他的耻辱已经降临到他头上。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三):那个活在别人故事里的姑娘
高中时英文书上有这本书的简版 便被情节吸引 后来仔细看了全文 简直爱上这本书
但现在 记忆最深的却是道林格雷本来喜欢上的那个剧院里的姑娘 遇见道林格雷之前 她还是张白纸 活在戏剧中别人的故事里 所以表演得逼真感人 但她爱上道林格雷后 也爱上了自己 后来他绝情得离开 她自杀 这是属于她的故事了 可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书摘:
他耸了耸肩。“我想你病了。病了就不该演出。你自己出了洋相。我的朋友厌烦了,我也厌烦了。”
她似乎不在听他。欢乐改变了西比尔,她沉浸在极度幸福之中。“道连,道连,”她叫道,“在认识你之前,演出是我惟一的现实生活。我只生活在剧院里,我想那都是事实。一个晚上我是罗瑟琳,另一个晚上是鲍西娅。贝特丽丝、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考狄利娅的悲伤就是我的悲伤。我什么都相信,觉得与我同台演出的普通人似乎都是上帝。绘成的布景是我的世界,除了影子,我什么都不知道,还以为影子是真的。这时候你来了——啊,我英俊的心上人!——你从牢狱中解放了我的灵魂。你教会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现实。今晚,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透了自己一直参与的无聊演出看出了它的空洞、虚假和愚蠢。今晚这辈子第一次意识到罗密欧可恶、守旧和虚伪;意识到果园中的月光是虚假的;意识到布景很庸俗;意识到我念的台词是不真实的,不是我的话,也不是我要说的话。你给我带来了更高尚的东西,一切艺术不过是它的影子。你使我明白爱情究竟是什么。我的心上人!我的心上人!迷人王子!生命的王子!我已经讨厌影子。对我来说,你胜过一切艺术。既然如此,我与戏中的傀儡又有什么关系呢?今晚一上台,我不明白怎么会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原以为会非常出色,但发觉自己无能为力。蓦地我心里豁然开朗,个中原因全都明白了。对我来说,这一感悟好极了。我听见了他们的嘘声,但一笑了之。他们怎么能理解我们这样的爱呢?把我带走吧,道连。带我到没有人打扰我们的地方去。我讨厌舞台。我可以模仿一种自己没有感觉的激情,但无法模仿像火一样在我心中燃烧的激情。啊,道连呀,道连,现在你明白它的意义了吗?即使我能做得到,对我来说在戏里表演热恋也是一种亵渎行为。”道连跌坐在沙发上,转过脸去。“你扼杀了我的爱,”他咕哝着。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四):优秀的段子手——王尔德
这本书是王尔德的代表作。
第一次接触这种有点儿哲学思维的小说,所以感觉是熬完了这本书。那几日,断断续续,看一会儿睡觉,再睡一会儿再看,也是很拼。
虽然整本书里面大致所要表达的思想也通过后来阅读各种点评和交流有所了解,但是最初对于这本书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哇,原来王尔德真是个同性恋。。。。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王尔德若是在现代绝对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段子手,金句王。
做了一些小摘抄。
一个不再为你所爱的人即使哀恸欲绝,你也只觉得可笑。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我认为这句话算是整本书提纲挈领式的句子吧。因为书中有过一段关于影响长相的描述,如下:
干了坏事的人脸上会有反映。要隐瞒也瞒不住。有时谈到所谓神不知鬼不觉的勾当,其实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坏人干了坏事一定要在他的嘴巴的线条、下垂的眼皮(后面没标注了。。。。)
所以,王尔德整本书想要表达的就是,一个人的长相与品性道德有着绝对的联系,一个道德沦丧的人绝不可能保持住一副好皮囊。
讨论的时候,有人说,其实王尔德的有些话在借亨利勋爵的口表达出来。如下:
“什么门当户对,称心如意,全是胡扯!”亨利勋爵说。“男人跟任何女人都可以得到快乐,只要男的不爱女的。”
在书中有个细节,就是道林用来遮画像的那块布,原来应该是用来遮尸体的。对于此,王尔德有自己的说法。
现在就让它来遮盖一件腐化程度远较尸体为甚的东西,一件使人为之战栗而又永远不会死亡的东西。如同蛆虫蠹蚀尸体一样,他的罪恶将蠹蚀画中人的形象。他干的坏事将毁损肖像的丰采,蚕食它的韵致,把它糟蹋得不成样子,使它蒙受耻辱。然而肖像本身将继续存在,永远活下去。
关于道林去吸食大麻,纵欲无度。书中说:通过感官治疗灵魂的创痛,通过灵魂解除感官的饥渴。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五):美?
这是在刚开学的时候并且在我试图变得更加开放的时候看的一本书。它可能在我生活方面并不会带给我什么技能,但是允许我大胆地说一句它好像给了我一些想法。如果人生是一条长长的巷道,那么它给我开辟了另一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是通过格雷和格雷的画像它们两者各自前后的变化,收获了一些想法。故事情节很容易懂:格雷通过放纵自己来享乐去追求美的感受,灵魂却变得越来越丑陋,最后他要把那画像给毁掉,最后死的是灵魂还是享乐的格雷呢?我认为最后死的是灵魂,而画像最后又回到了画上。
我认为享乐的格雷浪荡的一生,最后又回到了画像里永葆青春,这是一种胜利。但是我想说的并不是他快活的一生。我想说的是灵魂为什么在世人眼里变丑了。
因为有丑,那么自然就有美。最开始的时候,格雷的灵魂是美丽的,因为灵魂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它变丑了。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变丑了呢,我们是用的什么标准去批判它的美丑呢。我认为我们用的是道德的标准。那么美是客观存在的吗?
奥斯卡王尔德笔下的格雷是通过画像逐渐的变丑来反映道德败坏,而不是通过道德的败坏来反应画像的逐渐变丑的。所以,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类的审美却是受到限制的。受到了道德的限制。格雷追求美,却在世人眼里,他越来越让人感到恶心,害怕。作者通过这一故事反映了追求一些美,与道德的矛盾。以至于让我怀疑,在这个人类的世界里,我们能真的追求到美丽的东西吗?我怀疑,我们的灵魂在道德的约束下真的是美丽的吗?我们的行为在道德的约束下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们把道德看的太重了,以至于它约束了我们的一切啊。
我们在道德的方寸之地里,爱恨情仇,生老病死。但是呢?如果我们摆脱了道德,我们也将会承受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吧?really?
可能奥斯卡王尔德崇拜唯美主义,却摆脱不了道德,面对这一矛盾才通过写书来反应出来吧?
或者,我们人真的有所谓的道德吗?亦或者是我们只是善于自我否定?
当然这么多问号的前提是:美是客观存在的。
在唯美主义眼里,艺术优先于生活,所以追求美是是他们的最高的理想。但是呢,老子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他让我们保持淡定。
多么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曾说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六):这些三观不正却迷死人的疯子哦!
《道林。格雷的画像》,作者王尔德。之前已经介绍过他的《自深深处》。作为懒人,本不想这样介绍同一名作者的多部作品。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反复想到了萨德侯爵。萨德其人,过于香艳,又过于趣味。纵然被波德莱尔誉为“韵味无穷”的恶之花,被福楼拜赞为“伟大的萨德”,被加缪称为“第一位绝对反叛的理论家”,可其名字终究被弗洛伊德板上钉钉地化作了某个疾病,因而终究是不适合光明正大介绍的。
那么,就借着王尔德这部《道林。格雷的画像》,说说王尔德,也说说萨德吧。那些有趣的疯子,迷人的疯子,天才疯子妖孽疯子,总是有着相似的灵魂。
这部小说出自王尔德认识波西之前,像是有点不可思议,更像是王尔德为自己播下的谶言。毕竟波西正是连读本书14遍,跑去拜见王尔德的。王尔德自己针对书中的人物这么说:“巴兹尔。霍尔沃德是我的自画像,亨利勋爵是世人对我的印象,而道林。格雷才是我希望成为的人。”巴兹尔是个正派的画家,纯洁地迷着美丽的道林,却被道林咔嚓了;亨利是个有着不正却迷人三观的祸水,把纯洁的道林带进了坑里;道林则是因为亨利的引导,知晓了自己的美貌与欲望,让巴兹尔的画像代替自己承受岁月的摧残和邪恶的丑陋。故事本身非常简单,各个角色却极其迷人。读完本书,我倒觉得,道林是波西,亨利是王尔德希望与波西相处的模式,而巴兹尔却是王尔德实际上与波西相处的样子。至少,我认为,跑去找王尔德的波西一定读出了道林与自己的相似之处,并将王尔德看做亨利的。
什么叫做正确的三观?什么叫做正能量或者积极向上?是自欺欺人,更是自我安慰。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道金斯找到自私的基因。人类天天挂在嘴边的一切,都是他们所缺乏的。马云会说出“我对钱没有兴趣”,刘强东也会说出“脸盲的我分不清谁漂亮谁不漂亮”。只有真正的穷人才会在朋友圈晒晒自拍和美图,晒晒工资和美食。因为缺乏,才会一刻不停地提醒自己,更提醒别人——你瞧,我有这玩意儿。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给了道林一个糟糕至极的结局;萨德在《淑女的眼泪》里,让鞠斯汀娜死得痛快,也让洛桑热“刷拉”一下改邪归正。他们都像是为了迎合世俗的三观,来个大反转,论证美德,论证道德。可是,我几乎能看到他们哈哈大笑着要再论证论证伪善。那些围着道林的看客眼里的现实,洛桑热言语中深藏的对上帝的嘲讽,都深深阐释着疯子作者们迷死人的真意。
谁说角色的处境代表了作者的心境?谁说角色的死亡带著作者的痛楚?若说黛玉的死确是种心碎,道林的死最多是种趣味,鞠斯汀娜的死就诚然称得上是迷人了。
结局并不能代表他们迷死人的疯狂,书中的字字句句才能印证这些疯子迷死人的趣味。先来看看让王尔德那颓靡艳丽到歇斯底里的艺术性:
“那青年一生都在努力认识除了他自己所在的十九世纪之前的每个世纪中的所有激情和思维方式,想从自己身上归纳出世界精神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他既能玩味被人们荒唐地称作德行实为矫情的自我克制,同样也能欣赏被贤哲们称作罪恶的天性反抗。……(内容有省略)……感官的生命都是用神秘哲学的术语描写的。有时候让人分不清自己读的是中世纪的圣徒的灵性忘我,还是现代罪人的病态自白。”——《道林。格雷的画像》
再来看看萨德那疯狂又极具说服力,自成体系颇有趣味的恶毒哲学:
“所谓的美德不过是奴隶们软弱的表现,旨在软化他们的主人,让主人更加温和一些。美德出现在人们心中,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人们是弱者的时候;二是一个人害怕自己成为弱者的时候。证明就是,这个所谓的美德并不是造化赋与的,最接近大自然的人对美德却是茫然无知的。蒙昧时代的人藐视美德,他们或者出于报复,或者出于贪婪,毫不怜悯地杀死自己的同类。如果这种美德存在于他们的心中,他们能不尊重它吗?但是美德从来没有在他们心中出现过,今后在人们一律平等的地方也不会出现。文明净化着人群,区分出等级,让一个穷人出现在富人面前的时候,使富人担心地位会起变化,可能使他迅速坠入穷人那样一无所有的境地,便立刻在他的思想中产生了救济不幸者的愿望,为的是如果他失去了财富,也会被救济,这样就产生了仁慈的爱心,这是文明与担心的结果。所以说,美德只是权宜之计,绝对不是天然感情。大自然赋予我们内心的从来只是自我满足的欲望,不管得到满足是以什么为代价。而人们却常常混淆一切感情,在从来不做任何分析的情况下盲目从事,丧失了一切欢悦。”——《淑女的眼泪》
18世纪的萨德,19世纪的王尔德,我不能不相信,这两个迷死人的疯子,有着怎样相似的灵魂。林语堂说过“世上常有古今异代相距千百年的学者,因思想和感觉的相同,竟会在书页上会面时完全融洽和谐,如面对着自己的肖像一般。”
王尔德笔下的亨利勋爵总是喜欢撕碎花瓣,而且往往是在谈起青春时才这么做。鲁迅那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真是经典。人们往往只记得说悲剧的半句,却不记得说喜剧的半句。若是三个半句连在一起读,倒是能读出“美丽的东西才有被毁灭的价值”这种有趣的味道。
“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所以,你就知道了,他们之所以这么迷人,首先因为他们是疯子,其次因为他们虽然是生活的宠儿但还是坐过牢纵然坐过牢依旧是命运的恃宠而骄享乐主义的宠儿,最重要是因为他们都死了。
首发:微信公众号 万事屋里读闲书,欢迎关注
《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作文
读过《道林·格雷的画像》,你才发现生活正如作者王尔德所说:“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着天空中的星星,《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作文[智库|专题]。”(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们不能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即使生活待我们带来多许苦难,但是我还能拥有一双仰望天空的眼睛。
故事讲述了年轻英俊的贵族少年道林·格雷初到伦敦时,还是一个充满朝气、略带羞涩的毛头小伙子,他的一个画家朋友霍华德为他绘制了一幅肖像。天生漂亮异常的道林·格雷因见了画家给他画的和真人一样大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又听信了亨利·华顿勋爵的吹嘘,开始为自己韶华易逝,美貌难久感到痛苦,表示希望那幅肖像能代替自己承担岁月和心灵的负担,而让他自己永远保持青春貌美。他的这个想入非非的愿望后来却莫名其妙地实现了。 原来肖像中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从此,道林·格雷便逍遥于时间之外,岁月也无法夺走他的青春和美貌,在贵族朋友亨利的教唆下,他渐渐沉迷于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他的性格也发生了转变,初恋情人自杀、杀死发现他秘密的画家朋友……直到最后,对自己彻底失望的道林·格雷终于毁掉了那副已经开始随着道林·格雷心灵的变化而变化了的画像……
把道林格雷引向歧途的亨利说过:“在存在过的每一件精美事物的背后都有着某种悲惨的东西。”于是我看见道林·格雷隐藏在深处的阴暗面。在他年轻貌美英俊的外表下是一副千仓百孔的心灵——至小受到祖父的虐打,他的心底隐藏着对世界的愤怒,读后感《《道连·格雷的画像》读后感作文》()。这种愤怒在亨利·华顿勋爵的诱使下显现出来,他堕落了。沉迷于酒色之中,一步步走向堕落。他把巴希尔杀死了,但是他的“灵”真的就没了吗?他处处都感觉到周围人都在议论他他,觉到周围人都知道他的罪恶。看着他狼狈的害怕的穿行在夜色笼罩的街道上疑神疑鬼的像得了迫-害狂症一样,你就知道他的“灵”快要醒了。他无法避免的厌恶了这样荒荡的生活,他的心灵不停受到灵魂的考验,他不停的忍受着心灵的折磨。他终于忍受不住了,他选择了出游,以望能够洗涤心灵的污垢,得到心灵的救赎。他后来去了埋葬西比尔的河边,去了教堂忏悔,并最终引来了已经很老了的西比尔哥哥吉姆的再次追杀。当吉姆在追杀过程中意外的被火车撞死之后,道林沉睡已久的“灵”在这种刺激中无法控制的惊醒了。当依旧保持着年轻外貌的他回到了过去曾经荒荡的地方时,他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在二人的交谈中发现她竟是亨利的女儿。于是二人的交往受到亨利强烈的反对,画像的秘密最终也被亨利所发现。
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有三位主人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形象。亨利勋爵的世故,功利主义,上流社会与身份;画家巴西尔的“为艺术而艺术”,头脑与才能;及年轻单纯的道连。而道连则陷入了亨利勋爵的循循善诱和巴西尔的谆谆告诫之中。理性与情感、堕落与良知、清醒与困惑的不断搏斗。这本小说正是王尔德真实的内心反映。他在给崇拜者的信中写道:“巴西尔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道连·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亨利勋爵是世人眼中我的形象。”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王尔德也正因两极的结合,造就出了他的魅力。王尔德波诡云谲的际遇顿挫,前后判然的生活样貌成就了一件艺术品。这又让我们想起他的一句名言:“一个人要么成为一件艺术品,要么戴一件艺术品。”而王尔德是一件艺术品,又戴有许多艺术品。《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他心灵深处的自白。
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的靓丽下去,美的最终目的地是心灵,而不是空洞的外表。停留在表象的美只能变成悲剧,守护美的使者也只能惨然离去。王尔德对美的极端追求酿成了他一生的悲剧,他笔下的人物也难逃此劫。就像他所引用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那句话一样:“有如为忧伤画的肖像,一张没有心灵的面孔。”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代表作,堪称“为艺术而艺术”思潮在戏剧小说及绘画方面的三绝。这部作品中美丽的词藻和绚烂的意象附于变-态人物和荒诞的情节,因此长期遭到误解,其实书中另有真意。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道林·格雷的画像)书评
这本书应该可以列入“会再读一遍”的书单中了。这本书有着就像书中所说的语言真实的魔力。王尔德准确的把生活中有些我们看不见,或者是能感觉到但却无法言说的东西写了下来,并且还很优美,所以我可能会比较多得引用原文。
《道林。格雷的画像》讲述的是一位纯洁、年轻的美男子的堕落的故事。道林是一位风度翩翩,极其有魅力的男人,对于道林的美貌,书中主要是以画家巴兹尔的痴迷和亨利勋爵的赞美衬托出来的。也有一些直接的描写,比如
“在慢悠悠的低沉的嗓音里,有一种极为动人的东西。甚至那白皙、冰凉、花一样的双手,也有一种奇怪的魅力……”
但这一切在道林和亨利勋爵见面之后发生了变化。其实可以看出亨利勋爵说歪理头头是道,说话并没有什么稳固的逻辑。可以从一处亨利勋爵在宴会上的表现就看出来:
“他把玩着这个想法,变得任性自恃起来,把它丢到空中,变换个样子,一会儿放走它,一会把它捉回来,用幻想使它闪光,用悖论使它飞翔。他这么玩着玩着,对愚蠢的赞颂竟幻化成了一种哲学,而哲学自己则变得年轻起来,如我们所能想象的那样,穿上酒迹斑斑的长袍,戴了常青藤花冠,踏着疯狂的欢快乐曲,像酒神的女祭司那样,在生命的小山上跳起舞来,嘲笑迟钝的赛利纳斯依然十分清醒。事实犹如受惊的森林动物,在她面前纷纷逃走了。她那白皙的脚,踩着巨大的榨酒机,机上坐着智者奥默,她踩呀踩呀,直到葡萄的汁水泛起一阵阵紫色的泡沫,涌到她光着的脚周围,或者红色的酒泡溢出酒桶,滴在黑色倾斜的桶腰上。这是一件出色的即兴之作。”
(真心觉得这段描写对那种话语的夸大,吹牛逼的人的神情描写的很逼真)
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的话语以及他的极度的享乐主义“用感官拯救灵魂”,却在道林身上起来作用,激起了道林对于青春年华逝去的恐惧。
“巴兹尔的朋友同他说的几句话——随口说说的,毫无疑问。话中不乏刻意的悖论——拨动了某根秘密的心弦,这跟心弦以前从未被触及过,此刻却在奇怪地搏动着。音乐曾经如此打动过他,无数次折磨过他,但音乐表达得并不清晰,它在我们心里创造的不是一个新世界,而是另一种混乱。话语呀!只不过话语!它多么可怕!多么清楚,多么生动,多么残酷!你无法逃避话语,它蕴含着多么微妙的魔力,似乎能使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似乎自身具有一种音乐,像提琴一样动听。而只不过是话语!还有比话语更真实的吗?不错,年少时他有很多东西不懂,此刻他懂了,忽地觉得自己向来就在火中行走。但为什么以前一直没有察觉呢?”
由此,道林开始追求疯狂的享乐,踏上了一条堕落的不归路。
我想看完这本书的人可能都会开始思考,道林何以至此,为什么最后在悔恨、内疚中走向毁灭。我觉得这种改变是逐渐慢慢积累的,从道林第一次见亨利勋爵就开始了,而期间有很多的机会他本可以在这条堕落的路上停下来。
第一次见道林的时候,亨利勋爵就说
“因为去影响一个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给了他,他便不会按天性去思考,或者按天性燃起自己的激情。他的美的不真实,他的罪过,要是有的话,也是借来的。他成了别人的音乐的回声,成了这么个演员,扮演着剧本中没有为他而写的角色。”
(别人告诉你一种活法也许是出于尊重,但不经思考就完全照做却会成为另一种愚痴。)
在遇见了心爱的姑娘之后,道林准备要和他结婚,巴兹尔本来不同意,后来却答应了,因为他感觉到这个姑娘会对道林产生好的影响
“我理解你的意思,也相信这个姑娘。凡你喜欢的姑娘,必定是非常出众的,凡是具有你所描绘的那种效果的姑娘,必定是高雅的。使自己的时代脱俗,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如果这姑娘能赋予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以灵魂,能为过着肮脏丑陋的生活的人创造美感,能驱除他们的自私心,能把眼泪借给他们去为别人的不幸而哭泣,那就很值得你爱慕,也值得整个世界爱慕。这桩婚事很好,虽然起初我并不这样想,但现在我赞同了。神明为你创造了西比尔。文,没有她,你会是不完美的。”
但是后来因为一些事,他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和姑娘在一起了。姑娘的自杀也让他无动于衷。后来
“‘但愿我能爱,’道连。格雷叫道,嗓音里隐含着深沉的悲哀。‘但我似乎失去了热情,抛却了欲望。我太关注自己了。我自己的人格成了我的负担。’”
(与其说他的人格成为了他的负担,不如说他的外在表现出来的美与他内心的肮脏或者他说秘密做出的不为人知的丑陋行为,的不一致让他饱受煎熬。)
“有一次,一个爱得他要命的人写了一封痴情的信给他,信末是这样两句崇拜得五体投地的话: 世界因为你是象牙和金子做的才变了样,你嘴上的曲线重写了历史。 他想起了这两句话,并不断地回味着。随后他厌恶起自己的美貌来,一下子把镜子扔到了地板上,用鞋跟把它踩成银色的碎片。正是美貌毁了他,而美貌和青春是他所祈求的。要是没有这两者,他的生命也许仍会洁白无瑕。对他来说,美貌不过是假面,青春是一种讽刺。充其量青春是什么呢?是一段幼稚不成熟的时期,一段情绪浅薄、思想病态的时期。为什么他老是穿着青春的号衣呢?青春已经损害了他。”
最后其实道林是想改过自新的(当然作者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了)
“不,没有别的动机了。出于虚荣他放过了赫蒂;因为虚伪他戴上了善良的假面;由于好奇他尝试着克己。现在他全明白了。”
我想作者刻画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为了警示人们,道林这一生所发生的事也许每个人都能看到点自己的影子,只不过道林在每一条分叉口上走了最坏的那一条,而我们自己还有救,还可以选择在紧要关头不这么做。
看完这本书反讽似的书,我无法说出一个人要怎么样做,我只能说不要尝试用感官拯救灵魂。面对你自己内心的恐惧,不要逃避,不要让他胁迫你自己做出一些糟糕的选择。当然了,我觉得这本书目前为止对我的最大意义还是打破了偶尔会有一点外貌协会的这种想法,对一个外貌美的人有理想化内在的过多幻想。交朋友还是要看看他内在的东西。
求《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读后感。最好要自己写的。。至少八百字
道连·格雷的画像:作者:(英)王尔德。类型:爱情。本文作者:愿咸与恒。
这本书是受《椭圆型画像》和爱伦·坡的另一部短篇小说影响写成的。道连是一位英俊的贵族青年,他爱上了一位莎士比亚戏剧演员茜蓓尔。并与之订婚,茜蓓尔的弟弟詹姆斯厌恶贵族阶层,因为茜蓓尔姐弟就是某贵族的私生子,因为母亲的出身原因没有名分。詹姆斯很快就要远航出海当水手,临行前他说如果那个贵族辜负了茜蓓尔,他一定要把他碎尸万段。
道连原本是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然而他的一生却因为一幅画发生了彻底地改变。他的画家好友为他画了一幅肖像,画中的他那么纯洁,道连不禁嫉妒,因为画像可以永远都不发生改变,而人的青春却是如此的短暂,当他年老了以后,看着这幅画,一定会悲从中来。所以他当时许了一个日后让他后悔终生的愿望:让画像去承受岁月的沧桑,自己永葆青春。
茜蓓尔因为怀着对道连的爱情,所以戏剧演得一塌糊涂。道连愤怒地责怪她,并不顾她的哀求而离开。之后道连觉得也没有什么,自己想要去挽回,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茜蓓尔以为道连再也不会爱自己了,在绝望当中自杀了。
在得知了这个事实之后,道连很后悔。可是无意当中,他发现了自己的肖像上的一抹冷酷。这使道连惊讶不已,他从没有想过自己的愿望会成为真的,不管自己做过什么,人们都不会在他的外表上找到印记。因为这个原因,道连的良心沦丧了,变得和他的朋友亨利一样,无恶不作,寻欢作乐,找一些平民的姑娘,凭借着自己的相貌玩弄之后再抛弃,而这些女子的命运,自然很悲惨。
不知不觉时间过了十八年。道连和十八年前一样,还是那么的年轻英俊,而亨利已经变成一个半糟老头子了。道连有一个神秘的癖好,就是在自己每次作恶之后,看那幅画像一次次的变得苍老邪恶,而自己还是那么年轻有活力,他以此为乐。他不允许任何人看那幅画像,所以人们都不知道这幅画像的秘密。
有一天,道连被一个他以前抛弃的女子缠住,这个女人也是被道连抛弃后当了妓女的。无意中,一个男人在听到了这个女人叫道连“迷人王子”之后,震惊不已。这个男人就是茜蓓尔的弟弟詹姆斯,十八年来,他一直在找寻害死姐姐的凶手,然而他却并不知道那个贵族的姓名,只知道他的姐姐管她的恋人叫“迷人王子”。
詹姆斯追上了道连,威胁要把他杀死。道连拼命否认,最后,道连说,“到灯光下,看看我的脸!”因为道连的相貌只有二十出头的样子,詹姆斯认为他不可能是十八年前的那个人,道连得以死里逃生。不过詹姆斯在随后与女人的交谈中才得知,道连十八年前就已经是“迷人王子”了。
随后,那个肖像的作者回过来看望道连,因为道连名声很坏,这位画家不相信。一个深夜,画家孤身来到了道连的家中,道连告诉他那幅画的秘密。画家痛心不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心血之作被道连毁成了这个样子,他认为是道连毁了这幅画,道连说,你错了,是这幅画毁了我。之后,道连开始痛恨这一切,亲手杀死了这个画家。
为了毁尸灭迹,道连拿自己手中的把柄去威胁化学爱好者坎贝尔。坎贝尔被迫消灭了画家的尸体,没有人知道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人们都在猜测这位画家到底去了哪里。不管怎样,道连是安全了。
道连去别的地方度假,途中发现詹姆斯一直在暗中跟踪。道连不得不提心吊胆,唯恐自己死于非命。不过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詹姆斯意外被打死,再也没有人来向道连索命了。
道连改过向善了,这一次他没有碰那个爱上他的小姑娘。可是,当他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发现那幅画像却没有丝毫的改变,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法弥补过去所做的一切了。道连想毁掉这幅画像,因为那是他的罪证。不过最终的结局却是,画像完好无损,道连将自己误杀了。
当人们发现道连的尸体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这个面目苍老可憎的人会是前一天那个永葆青春的青年,但是画像,恢复了最初的模样。
也许,只有道连死亡才可以赎罪,才能让画像回复纯洁的面目。
一开始,作者就说,“青春,除了它世上的一切都没有价值!”正是因为道连也认同这个观点,才把青春看得那么重,毁掉了许多人的青春,也让自己的青春过的毫无意义。时光不可能倒流,正是因为青春易逝,我们才会珍惜。除了把生命用在谈情说爱之外,我们还可以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去付出。看了那么多书,凡是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往往都很脆弱。像茜蓓尔可以不死,那样道连也许不会有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尽管这个结局是道连罪有应得。
青春,确实很宝贵,但是不是只有这一样,为了永葆青春,道连却失去了一生的幸福。
道林格雷的画像英文读后感
道林格雷的画像英文读后感
brief introduction
the first novel i read this term is named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written by oscar wilde。 it was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 sa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89。 the book i read can be found in the foreign books beckon。 the book contains 97 pages。
main contents
basil was a famous artist。 he painted the picture which was the best one in the whole works that he had ever painted。 the portrait was about a handsome man named dorian gray。 when basil’s friend, lord henry advised basil to send it to the best gallery in london。 basil refused because he had put too much of himself into the picture。 basil gived the picture to dorian。 basil thought dorian gary as a a solution of his art inspiration。 basil thought dorian was perfect。 however, he said in fact he preferred not to be beautiful and in his oppinion, dorian’s beautiful face will perhaps bring him into danger。 that is all right。because of darian gray’s beauty, lored henry wanted to know about him。 henry had important effects on ruining dorian。 dorian was changing gradually。
dorian loved a actress called sybil vane。 then a bad thing happened。because she didn’t perform real juliet in dramas very well, dorian was sick of her。 he loved her for her art—because she was a wonderful actress。 when sybil had a bad perform, he said she lost fine art and killed his love for her。 dorian thought if she didn’t have art, she would be nothing after they were broken up, sybil was so sad that she killed herself。 the next day when dorian went to see the picture of him, he found there was something different about the picture。 the face changed—there was something unkind and cruel about the mouth。 dorian felt sick and ashamed。 dorian thought it was his fault that he left sybil。 however, she killed herself。 lored henry said sybil never really died and forbad dorian to cry for her。 dorian was persuaded not to feel sad。 from that time on, he realized he had already chosen the right way。 he would stay young forever, and enjoy every wild pleasure that life could give him。 the face in the
上一页下一页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金锄头文库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zw/1096839.html
上一篇:花边饺里的母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