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心得 > 手机访问:m.u522.com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4年08月17日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故事》读后感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 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无论在学 校还是在家里, 他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 “宁为真白丁, 不做假秀才” 。 为人处世,不假、不虚、不滑,做个“真人”,做个“实人”,将“诚 信”作为立身之本。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诚信是 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 在一个小镇上,有个锁匠,修锁技艺高超,并且价格公道,童叟 无欺,大家都喜欢到他店里修锁。每次他修完锁都会说:“我修过的 锁,若是不满意或有任何问题,随时等候你们来换。”他的正直和诚 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锁匠经营的小店规模越来越大,锁匠也渐渐老了。为了把自己的 修锁技艺传下去,他培养了两个徒弟。 两个徒弟性格各异,大徒弟性格外向,脑子也很灵活,老锁匠教 给他的技巧,他一学就会。小徒弟呢,平时不喜欢说话,有时候,反 应也有些慢,不过师傅教给他的知识,他一直很认真地学习。 老锁匠有些为难了,两个徒弟,他都很喜欢,但是只有一个人能 得到真传。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准备对他们进行一次考验。 老锁匠在两个房间各放了一个加锁的箱子,让两个徒弟去开锁。 很快,大徒弟把锁打开了,小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大家都以为大徒 弟是胜利者。老锁匠问大徒弟:“箱子里有什么?”顿时,大徒弟眼
睛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啊。”老师傅转向小徒弟, 小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注意里面有什么。” 片刻之后,老锁匠郑重宣布,小徒弟为他的惟一接班人。大徒弟 很不服气,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做我们这一行,要讲究一个信字。 我收徒弟,不仅仅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还要有高超的职 业道德——诚信。” 老锁匠接着说:“一个成功的锁匠,必须做到心无私念,对钱财 视而不见,心中装的只有锁。否则,一念之差,用修锁的技法去打开 门锁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诚信,是人生的一大考题。在考试中,我们能否拒绝作弊,捡到 钱财,我们能否坚持还给失主┉┉ 而你想怎样在你的人生考卷上作答呢? 近年来,很多人失去了诚信。欺骗隐瞒多了,社会上的假冒伪劣 也泛滥了。但是我们要坚信,社会中还是有诚信,在你我他身上都可 以看到诚信的影子。毕竟,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倡导并和千千万万 善良的正直的人在一起。呼唤诚信,让我们身边共同种植培育起诚信 的森林,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人生,漫长路远,面对的诱惑也很多,在人生的考卷面前,拥有 诚信,做最真诚的自己。 没有信,没有德,惟有能力,是修不成正果的,还极有可能误入 歧途。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心中才能有一把永远打不 开的锁。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篇三: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最近又花了点时间读了读陶行知的创新教育理论,他 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想: 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的创造精神,不在于熟知他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借鉴他创造的教学形式,而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联系班级实际,针对学生特点,解放思想,放手实践,要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不怕吃若,不畏人言,更不惧失败。
我也一直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 具体的说,受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论的思想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 有以下四点感触:
一 要以趣激学,启动创新。 在教学中,兴趣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有好奇心才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
二 要诱导质疑,在 设疑问难中催生创新。 古人云: 学贵有疑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有力地说明了 问 的重要性。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同样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催生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三要 利用肢体语言,在想象中放飞创新。 想像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越深刻。想像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 因此,课堂上我就应该多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自己的形体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 要 重视自主合作,在竞争中提升创新。 陶行知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投身到学习、训练的具体行动中去。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逐步提升其创造能力。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我如果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合作探索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 识的方法,那么要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也就轻而易举。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要一如既往的继续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进行英语教学; 我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英语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将英语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我相信,长此以往, 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篇四: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 黄裕湘
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没有 以人为本 的现代价值体系,没有 以人为本 的现代社会关系;一个国家必须文明和强大兼具,才有真正的现代化。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向上精神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 爱满天下 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 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人在小学阶段(儿童少年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 爱满天下 的高尚情怀,发扬 因为差,更要抓 因为差,更要爱 的敬业精神。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使学生们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 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 老师讲,学生听 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 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 引导学生学 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 教学做合一 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生命活力
六大解放 之要义是人的全面彻底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彻底的自由。人的全面彻底的自由必将激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早在1925年,他在《学做一个人》中就号召人们 要做一个80岁的青年 , 别做一个18岁的老翁 。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成为创造教育的号角。他鼓励人们要用 大无畏之斧 、 智慧之剑 、 金钢的信念与意志 这 三件利器 去打开创造之门,走上创造之路。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 塑造灵魂 培养人才 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 六大解放 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
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 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 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 学做合一 ;解放学生的头脑 使他们从 只听不思 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 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 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 不用功课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
我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无愧于光荣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3篇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下面是学识网带来的陶行知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先生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句名言,是我们 教书育人 的永恒主题。
第一, 知行统一 。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我们在注重知行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 学做真人 ,成为真、善、美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竖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孩子走向光辉的胜利彼岸!
篇二: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生活教育 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 生活教育 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 生活即教育 就是说 生活即教育 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 生活即教育 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 生活即教育 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 活 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 教学合一 的观点很有道理。 教学做合一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它是生活的说明。 陶行知说: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 教学做合一 ,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陶行知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我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随着年代的发展,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陶行知故事》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三: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大师的智慧如闪闪烁烁的星光,逐渐映辉在一起。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一束耀眼的光,照亮我的心,指引着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
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快乐的,而现在中国的儿童是非常痛苦。固然有许多人才是从痛苦中长大起来,但是成人的责任是应该把社会改造得好一点,使未成熟的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不够,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
是的,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家长、社会就呼吁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而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名目繁多的各种早教措施,把孩子束缚地严严实实,没有半点自由、空间。到了小学,无论孩子接受能力如何,统统一刀切,必须同步前进。即便分层次教学,最终目标也是一学期内必须全面开花。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但是家长、社会不允许孩子暂时落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于是,老师使出三十六计,七十二变化,十八般武艺样样摆上阵来。学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教育现实状况就是如此!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可是我们的孩子,每天要面对那么多沉重的学业负担!还有家长、老师的让人心碎的殷殷期望。学习是乐园还是地狱不得而知。孩子的学习现状和我国的教育大气候不可逆转,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到底怎样让儿童少吃点苦,多享点福?
那就是变苦学为乐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落实到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上。
陶行知老先生主张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 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对!我们就是要给孩子松绑。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这才是我们的教育主旨。面对这么一群活生生的、制造状况层出不穷的孩子们,老师怎样艺术的扮演自己的角色,来引导他们快乐自治?
由此我想起一种民间艺术。四川有一绝活叫做变脸,一扭头, 唰 变出一张脸,再一扭头,又 唰 变出另一张。一分钟之内, 唰唰唰 会变出十几张不同的脸,或喜或悲,或凶或善;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神气极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就可以大胆的使用变脸这一绝活。
陶行知说过,社会有三种人:一、是自动要读书的;二、是经劝导后才愿读书的;三、非强迫不愿读的。我们就经验上观察,十人中怕有三人或四人非强迫不行;此外还有二人或三人,有了强迫的办法就可赶快去读。所以强迫是必要的。他认为教育万能是教育界自欺欺人之说。
的确,学生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只要他没踏上社会,就永远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会犯各种各样让你始料不及头痛犯难的错误。他不爱读书,不爱写作业,愿意搞小动作,愿意和同学打闹等等。如果老师每天怒目而视当阶级敌人似的对待他们,这漫长的十几年寒窗该是一种怎样的煎熬!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雕塑家为一阎罗殿雕塑牛鬼蛇神、凶神恶煞,一年下来雕塑家的脸也变得狰狞可憎。雕塑家很苦恼,便找高人指点。高人指给他一条路,让他再为寺庙雕一年菩萨塑像。一年下来他果然面容和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由此,我想到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你如果认为学生是一群魔鬼,那么你整天生活在地狱里;你如果认为学生是一群天使,那么你整天生活在天堂里。这里可以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老师的教育教学态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成长。要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变老师说教为学生快乐自治,老师一定要学会变脸这一戏法。
孩子不可避免的犯错误,一味的批评挖苦实践证明收效甚微。其实转变一下思维定势,总是给他一张横眉冷对,打击讽刺的面容的,不妨换一张鼓励信任的笑脸。记得一名低年级的学生哭哭啼啼的找我,说是一位高年级大哥哥每天见他就是一顿毒揍,让我给他评理。我听了问清原因,是因为开学初他骂过他胖子,所以那大哥哥每天见他就揍他出气。我听了气不过,就拉着他怒气冲冲地找他。走在一百米的距离中我在想,劈头盖脸批他以大欺小,警告他以后不准再打他,能解决问题吗?老远就看见那孩子歪着头、梗着脖子,斜睨着眼等着我们,摆出一副不轻易善罢甘休的样子来。此刻。我心里电石火花一闪,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脸放松下来,对我的学生真诚地说: 对大哥哥说声对不起,不该以前骂过他。 那孩子听了小弟弟的道歉一愣,有点不知所措,脸红彤彤的,讪讪地说: 没关系。 并保证以后不再打他了。换了一张脸,化干戈为玉帛。变老师喋喋不休地说教为学生自己心灵的感化,这就是学生自治。此招甚妙,何乐而不为?
自从九十年代周宏把他的聋哑女儿培养成大学生,全国上下旋风一般争相效仿他的赏识教育。持续时间这样长,自有它的存在价值。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妨对那些后进生多变几张脸,针对不同情况多给一些笑脸,多一些鼓励的话。别盯着人家耳朵后的灰阴着脸不放,捕捉一点学生难得的闪光点,脸放着光地大肆地表扬,让那些整天灰土灰脸的后进生也尝到上学学习的快乐,逐渐学会自律,向自主快乐学习靠拢。同样,对于全体学生,我们都需要时不时变出一张意想不到的脸,给孩子以意外的收获。让我们这些老师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把每一天的的学习变得快乐、轻松!
老师学变脸,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道 亲学生如亲子弟!
篇四: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马法林
细细品味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甚是感慨,由此提笔写下作为一名普通教育者的感想。
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教育的两个至关重要命题: 生活即教育 以及 社会即学校 ,至今仍在深刻的影响着国人的教育思维。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仅在履行教育职责的同时而更应该理解陶行知所强调的教育的现实功能和教育的终极目的,这对于目前中国的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应该成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实践基础。
生活即教育 ,可以想一想陶行知先生为何提出这样的论题?就目前社会来讲,面对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仅仅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只知道为了升学而学却已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因为他们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失去了天真活泼的活力,成为不懂得思考也无法自理生活的社会弃儿。这值得每一个教育者深思。同样,面对就业的压力,中国的高等教育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象牙塔已不是那么美好,甚至有点沦落至职业教育这一角色,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在这里教育的目的纯粹成为功利化的升学以及最终的就业,导致教育从一开始到最终的世俗化,从而导致学生人格以及人生追求目标的扭曲,导致社会教育的退化,这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质来源于生活,所谓的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可见, 生活即教育 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育渗透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生活教育我们求真做人,那么教育不言而喻,为教育而求真,学会生活也教会学生生活。教育的崇高目标在于能够教人掌握知识从而推动人了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
对教育者而言,对教育的理解应主要在于掌握如何教学以及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即 教学做合一 ,也就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 用陶行知的话说,在社会中教学做是相互的,即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他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 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 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教育者要亲自在 做 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即要以身践行方能更好教学。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陶行知提出 社会即学校 ,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认为, 我们主张 社会即学校 ,是因为在 学校即社会 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 社会即学校 ,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也就是说,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社会上,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与校园的地域范围之内。素质教育倡导学生走出户外,主动学习,与社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从而学习到课本上不曾有的知识,扩大思维和眼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出 社会即学校 的主张和 生活即教育 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在考试已经成为当今学校的主体和灵魂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高举 教育即生活 的大旗,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
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 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 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在他看来: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山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同样,对于现代社会又有新的阐释,也对信息时代的社会教育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如陶行知提出 教学做合一 ,要求 教 与 学 同 做 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也有启发之处。
董必武有诗曰: 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我们当踏着他为我们修筑的阶梯继续攀登,而不是消闲的站在山下袖手旁观,望山而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积极学习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切不可功利的学习之,只有抱着良好教育信念的教育者才可以称得上合格的教育者。
篇五:《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有幸跟着一位爱读书的校长,这些天我们学校的老师又共读一本教育战线上人人称颂的好书 《陶行知教育名篇》。领会了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感受颇深。
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他提出 教学合一 ,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 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老先生提倡 爱满天下 ,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书中的一句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的深处。 从先生的话中,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如何以 爱满天下 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呢?
一、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小孩子的喜怒哀乐就在脸上,做为班主任,你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他们每天的心情,心理疏导也是你的职责,千万可别忽视了小孩子的情感。
二、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 恨铁不成钢 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
总之,陶公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精神本源,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
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篇三: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从教二十多年,主要精力就放在学科教学上,前面几年主要是学科知识占据了关注的绝大部分,后面几年对教学方法思考的较多。对教育学理论,除了布鲁姆的目标教学,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真正认真读过的书还不多。今年寒假,单位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材料》,于是便认真读了陶行知先生的几篇教育论文:一、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二、创造的儿童教育 三、读书与用书 四、活的教育 五、教学做合一 六、教育的新生 七、生活即教育。在读每一篇论文的过程中也写了一些自己的感想,读完之后,回过头来在梳理一下,又有新的认知,下面从两个方面将以说明: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综述: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其根源在于生活教育与生俱来,是一种与人共始终的教育。在这样一个观念之下,教育成为一种终生教育,成为一种大众教育,成为一种民主的、科学的教育。而在这种观念之下,教育会更有生命力,更有效。
2、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贯彻方法。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所以是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3、劳力上劳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具体操作。陶行知先生的劳力上劳心是与孟子的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彻底决裂,他明确指出心力都不老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是教人吃人的教育,而劳心上劳力,从其量也就是把工具当做了玩具而已,而劳力上劳心是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教育的启发:
1、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生活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动,只要有生活就有教育, 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
2、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生活是有差异的,工人有工人的生活,农民有农民的生活,打工者有打工者的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教育才是他们需要的教育。
3、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上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生活在不断发展,只有立足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才能是生活具有创造性。
篇四: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狄昕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陶行知老先生的经典名言,在学生时代已熟知 ,如今,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再回首老人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仍然具有前瞻性,在新课程理念实行的今天,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
一、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育是植根于爱,教师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生为本,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同,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生活即教育 是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寓教于乐,情景创设 ,大胆鼓励,积极引导,最大限度的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密切相连。
二、营造快乐课堂氛为,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关系的正本清源。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学知识,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教学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
三、享受教学快乐改变教学评价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在教学中,我们能做到多用鼓励,区别对待,经常对学生说 你真棒! 、 你真行! 、 请再接再厉 、 有进步,加油 、 相信你一定能行!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个微笑,一记掌声和一句鼓励,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让我们高举陶行知先生的 爱满天下 的精神旗帜, 热爱,奉献,实践 ,让我们在名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收获越来越多!
篇五: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王朝颖
这本书是我们家孙老师推荐的,当时他特严肃地说: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要还像中学生一样看什么郭敬明、韩寒,或者将《读者》《青年文摘》等消遣杂志作为案头书,而要多看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书,因为它们才是 打底子 的书。 于是,怀着补过的心情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通过阅读我觉得这本书里说的一些教育思想,真的就是今天我们苦苦追求的,也是现在所倡导的新理念,真可谓是殊途同归。
陶先生认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知识分为亲知,闻知,说知。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才能发生效力。陶先生的这一教学理念早已为我们大家所熟悉。可是,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真的做到这一点呢?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是亲知得到的吗?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恐怕没有,现在学生所学的知识,几乎全是闻知,甚至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几乎是被拒之门外的。大多数学生只会背词语、背句子、背课文,而一旦要让自己去说、去写、去实际运用时却不知所措,不能将所背的东西很好的为自己所用。课堂教学仿佛是只为教学而教学,与学生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他们能体验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力求运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各种实践的平台。这一观点好像和现在提倡的情境教育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应是在劳力上劳心。 这句话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那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但我们又害怕成功道路上的种种挫折,害怕最终的结果是失败,所以总是退缩。作为一名老师,你想成为名师吗?要想成为名师,不能光是靠想,一定要付之于行动,也就是要 做 。如果你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的备课、教课,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没有丝毫的创新和变化,那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这是蛮干;而倘若你心里有着很多想法,但是不敢去尝试,这又是空想。只有当我们将独立的思想付诸实践时,在做每件事时都用心去做,动脑去做,我们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孔子说: 吾日三省吾身。 陶先生也是每天四问,以此自省。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以健康为第一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工作之余,锻炼身体,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既是自己的福气、家人的福气,更是自己事业上能够更上一层楼的保障。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作为一名老师,我的业务水平有没有提高?个人认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 实践加上反思 这一过程,而实践能力和反思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理论水平的丰富。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不管是教学上的还是班级管理上的这一问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让学校,让家长,让社会放心。教学上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今天的课上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今天我对孩子们是心平气和的还是大发雷霆的?整顿课堂纪律上有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写字课怎样让孩子们不浪费等等方面,都值得问一问。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从老师身上所学到的 道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是否身正。当然,老师也是凡人,也有缺点。但也正因为这一职业特殊性,使得老师必须有超越他人的道德水平。
以上只是这本书中极小的一部分,可谓是九牛一毛,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好好地研读。作为一名年青老师,如果能将陶先生教育理念的一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算实现了。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zw/1096575.html
上一篇:人生这本书的读后感